







文/圖 安商
提起朱鹮,大多數人認為是漢中那兒的珍稀鳥類,與我們商洛無關,其實不然。朱鹮適生于秦嶺以南,商洛曾經因為有大量水田,也曾有過大量的朱鹮棲息。據蒼鷺所繁生的洛南縣周灣年長的村民稱,過去,他們那的紅鶴(指朱鹮)比現在的白鶴(指蒼鷺)多多了。近年來,鎮安和柞水相繼有朱鹮留息的報道。
退休后,我有時間學習攝影,便從商洛及周邊拍攝一些保護動物和鳥類,希望通過影展的宣傳,能為環境保護做一點事。4年前,我就從拍攝朱鹮開始了。
朱鹮曾廣泛分布于東亞地區,20世紀中葉數量急劇減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普遍認為朱鹮已經在地球上滅亡。我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科考、普查,1981年5月在陜西洋縣姚家溝發現了世界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種群,后經過多年拯救、保護、繁育和異地野化放飛等,朱鹮種群有了較大發展。朱鹮是中國特有物種,屬瀕危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正是它們的珍貴,我每一次的拍攝都十分認真,久而久之,我們成了“朋友”,我也從心底里喜歡這些具有靈氣的鳥兒。
朱鹮雄雌同形同色,長喙、鳳冠、赤頰。成鳥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上下體羽干及飛羽略沾粉紅。后枕部有長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喙。朱鹮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有水田、河灘、池塘的地帶,喜歡在高大的喬木上棲息,在附近水田、沼澤、溪流里覓食。它的食物以蝗蟲、青蛙、小魚、田螺和泥鰍為主,也吃一些草菜、豆谷等植物。覓食的時候,常常將長而彎曲的嘴插入泥土、水中尋找,一旦發現,即啄而食之。
春季是朱鹮的繁殖季節,成年雄雌鳥結成配偶,離開秋冬組成的群體到高大的喬木樹上筑巢、產卵,開始其繁殖生活。繁殖的鳥巢十分簡陋,用樹枝搭架,里面墊以蕨類,有細藤條、草葉及草根等,有時也利用舊巢。
朱鹮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卵殼淡青色,有黑褐色斑點。繁殖期的朱鹮羽色與秋冬不同,這是由于期間它不斷用嘴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出來的灰色色素涂抹羽毛,使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等都變成了灰黑色。
朱鹮雄雌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左右。一只孵卵時,另一只則外出覓食。孵卵時??s曲著頸部或將頭部盤起,有時也站起舒展翅膀抖動身體,還經常翻卵、晾卵、理巢等。夜間巢中只留一只親鳥,不孵卵的那只在其它樹上棲息。孵卵出殼一般以兩枚居多。剛出殼的雛鳥上下體絨羽分別為淡灰色和白色,腳為橙紅色。雛鳥發育很快,當天就試圖站立、吃食。雛鳥由父母輪班喂養,育雛前期親鳥每天返巢喂食六七次,后期增加到十多次。喂食時親鳥張開長嘴,抖動脖子將其半消化的食物吐出:雛鳥則爭著把長喙伸進親鳥嘴里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