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孫傳卿程剛)“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更加靈活的機制、更加優越的條件,為各類人才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創業空間……”這是今年春節期間,商洛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向專家人才發送的慰問信,字里行間充滿了款款深情和熱切渴望。
為破解“進不來、留不住”難題,近年來,市、縣區兩級均建立了人才工作專項資金,鼓勵和引導各類企事業單位在人才培訓、引進、獎勵和創業等方面加大投入。市委常委會也決定,本著“需要多少投入多少”的原則,對市級人才工作提供有力的財力保障。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市上制定柔性引才政策,建起中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對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引進從事企業新產品開發的技術人才,每年給予5000元補貼,獲得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優秀人才給予1萬元一次性獎勵。
該市實施“百人計劃”,每年招聘100名研究生,全部免于筆試,而且實行權力下放,由用人單位自行組織招錄考試,確保引進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共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1871名,柔性引才273名(其中院士2名),面試招聘研究生229名,招錄大學生村官1033人,極大的改善了基層人才匱乏的局面。
商南縣以“一園兩區”產業項目為依托,引進15名研究生到縣重點招商企業工作;洛南縣通過出臺公開激勵機制,為縣直事業單位引進礦產資源、交通水利、城市規劃等方面碩士研究生25名,提高了干部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該市突出人才綜合能力素質提升,全面加強各類人才教育培訓力度。近年來,市委利用“商洛大講堂”平臺,先后邀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高級領導干部30余人來商洛做專題報告,及時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度解讀、前瞻性的分析見解、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經驗傳播給廣大人才,使之更好的服務經濟發展。
為了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破解難題,探索新路徑、新機制,2014年10月,商洛市在省干部教育培訓基地西安交通大學舉辦了為期3天的“全市人才工作者專題研討培訓班”。這是近年來商洛市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一次人才工作專題培訓研討班。
從市農業部門了解到,商洛市還充分利用科技“三下鄉”“科技之春”、知識產權宣傳周等活動,不斷加大科技宣傳和培訓力度,把科學文化知識和實用生產技術送到了田間地頭,近年共舉辦不同層次、各種類型的科技培訓班1300多期12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6.4萬份,培訓農民骨干6400余人。
另外,為促進人才成長,商洛市大力開展以“基層優秀科級干部進機關、機關優秀科級干部下基層”為主要內容的優秀科級干部雙向掛職鍛煉工作,近年來全市選派336名優秀科級干部,在雙向崗位上履職鍛煉和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