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16年度創新中國特別獎”獲得者商南縣工商聯
特約記者 孫傳卿 通訊員 張平
成立全市首家光彩事業促進會,設立基金1000萬元,累計對300余名商南籍應屆貧困大學生捐贈39.5萬元,對66戶貧困戶、33名企業特困員工捐資40余萬元。引導非公企業開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活動,投資1000萬元幫扶27個村2700多戶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940個,修建橋梁15座,興建衛生院5所、幼兒園2個、老年公寓2個,建立茶葉、蠶桑、核桃基地10萬余畝。組織非公企業參與抗旱救災,為受災群眾捐獻款物200余萬元……這是商南縣工商聯近年來的成績單,2016年該工商聯榮獲“創新中國特別獎”,全國僅有20家縣級工商聯獲此殊榮。
近年來,商南縣工商聯緊扣全縣工作大局,以“抓重點、創特色、爭一流”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圍繞“團結、服務、引導、教育”八字方針和促進“兩個健康”工作主題,充分發揮自身工作優勢,認真履行參謀助手職責,融入中心,主動作為,架起內外互動聯合的橋梁,力促非公經濟追趕超越,為全面小康新商南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繼2014年之后再次被評為全國“五好”縣級工商聯,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工商聯工作先進單位、全縣統戰工作和招商引資服務先進集體,多年在市聯對縣考核中排名第一,多次在全縣目標責任考核中獲“優秀”等次。
把教育引導作為“第一職責”,擴大影響力
商南縣工商聯緊扣“守法誠信”主題,深入開展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等教育實踐活動。積極宣講黨的方針政策、開展管理培訓、宣傳先進典型,傳遞社會正能量,引導非公經濟人士堅定信念、自強自立、富而思進、志存高遠,引導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培育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投身脫貧攻堅和美麗家園建設,在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等方面發揮作用,爭做守法經營、奉獻社會的先進典型。
該工商聯先后邀請國內著名經濟專家和省高級人才專家,舉辦“現階段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與企業家成長”專題講座、電子商務、中小微企業培訓會等活動10多場次,組織非公經濟人士前往趙川前坡嶺等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8次以上。開展“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商南好人——最美企業家”評選活動,舉辦“憶成長、話夢想、講貢獻”主題演講賽和征文活動,開展“守法最安全、誠信最可敬”“建立新型政商關系”專題研討、誠信守諾宣誓、維權服務等活動,讓廣大非公經濟人士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引導他們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建功立業。近年來,先后有8位企業家榮獲省、市“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5名同志獲省、市工商聯“優秀會員”稱號。縣非金屬行業商會獲“全省工商聯系統先進商會”榮譽稱號,城關、試馬兩個鎮商會獲商洛市“優秀基層商會”榮譽稱號。他們成為非公經濟人士中的典范,全縣形成了崇尚先進、爭當標桿的濃厚氛圍。
把服務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增強競爭力
商南縣工商聯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深入非公有制企業開展調研,對企業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持續改善。組織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參與省市縣組織的重大經貿活動,圍繞“一帶一路”、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尋找新的發展商機。積極鼓勵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提升運用“互聯網+”的能力,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該縣每年召開人才交流會,幫助非公企業招聘經營管理和技術類人才,累計邀請專家學者開展經濟形勢、企業管理、科學技術、法律法規等專業培訓30余場次,幫助有專業技術特長的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把有技能的140名大學生分配到企業就業,為非公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完善維權服務機制。成立了納稅人維權服務中心,為會員企業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務。維護會員企業的合法權益,幫助會員解決經濟糾紛;排除干擾,優化經濟環境;幫助會員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和困難。幾年來累計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辦企資質、企業用地、道路建設及涉稅糾紛119件,保障了非公企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該縣還政企聯動,為非公企業搞好融資服務。縣工商聯發揮組織、協調、引導作用,積極穩妥地發展自主籌資。利用商會優勢,組織會員企業進行互保,幫助中小企業規范管理、提高信譽。積極向銀行推薦誠信經營企業的融資項目,爭取銀行貸款。先后成立了利源、信源兩家小貸公司,發放貸款21.5億元。與長安銀行等10多家金融單位達成合作協議,建立融資服務長效機制,定期召開政銀企懇談會,金融機構累計向縣內35家企業發放貸款29.2億元,為中劍公司等11戶企業爭取技術改造財政專項資金1050萬元,有效破解了企業資金瓶頸制約,扶持多家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把探索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激發創造力
商南縣工商聯緊扣一個“聯”字,做好聯系、聯合、聯絡、聯動工作,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認真探索企業在社會扶貧中的新模式,引導非公經濟人士通過產業帶動、就業促進、公益捐助等多種形式,爭當全縣脫貧攻堅的踐行者。不斷探索基層商會發展新路徑,延伸服務觸角,激發工作活力。
按照“入會自愿、領導自選、人員自聘、經費自籌、會務自理”的組織原則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協調、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活動方針,縣工商聯積極穩妥地組建異地商會和行業商會。先后成立了廣東商南商會、北京商南商會、西安商南商會和上海商南商會,2016年新發展會員30戶,其中企業會員2戶,團體會員1戶,個人會員27戶,成立了過風樓鎮龍山電子商務商會。并組建商南異地商會聯盟,使商會真正成為商南人在外創業、抱團發展、招商引資的新平臺。
商南縣工商聯每年通過組織聯誼會、座談會、項目推介會、銀企對接會等形式,積極為成功人士返鄉投資興業牽線搭橋、排憂解難。建立健全信息網絡,加強同各地商會聯系,促進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黃發平、汪涵、余浩然、劉珺、朱偉、徐書武等16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投資近80億元,創立了柏倫實業、神州實業、環球科技等企業。當了解到商南缺少一個優質全托幼兒園時,西安商南商會會長任長中果斷返鄉投資1800萬元,建成迪樂尼幼兒園,并引進香港先進的教學理念,給孩子營造了一個優質成長和生活環境,解決了家長因工無法照看孩子的現狀。西安商南商會還向3家會員單位解決創業資金2000萬元,今年計劃扶助商南籍貧困大學生20人。近年來,通過項目推介和實地考察,商南先后引進智能家居制造、香港蒙氏教育等項目26個,總投資達57.63億元。
把自身建設作為“第一保障”,提高凝聚力
工商聯隊伍是工商聯事業改革發展的締造者。對此,商南縣工商聯按照思想政治強、行業代表性強、參政議政強,社會信譽好“三強一好”為標準,持續抓好會員隊伍建設,擴大會員的代表性、影響力和覆蓋面。全面加強作風建設,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組織工商界別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重點就推進全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民營企業發展等內容進行專題調研,及時了解非公經濟人士的思想狀況和企業發展情況,幫助非公有制企業和困難職工辦實事、解難題,真正鍛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業務精通、品德優秀的工商聯干部隊伍。
在縣政協八屆五次會議、縣人大十七屆六次會議上,工商界別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撰寫提案、議案16件,其中《關于加強園區廠礦污染治理的建議》被列為重點提案,《關于推進供給側改革,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建議》被評為優秀提案,為全縣非公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
在脫貧攻堅行動中,縣政協常委、縣工商聯副主席、縣四皓酒業公司董事長徐書武,包扶和吸納石埡子、三角池村20戶貧困戶進廠務工,人均月收入1800元。公司在建期間,他安排40多名貧困家庭人員到公司務工,每戶年凈收入達2.2萬元;建成后,他又安排60多名貧困家庭人員在公司上班,每人月工資2400元。他自掏腰包2.4萬元,為家鄉修建水泥路,方便鄉親和學生出行。從2016年起,每年為十里坪鎮13名貧困家庭應屆大學生每人捐資1000元,直至大學畢業。像徐書武這樣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投身公益事業的非公經濟人士和商會會員,在全縣還有很多,他們認真履職,無私奉獻,維護了工商聯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