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時分,走進商南縣清油河鎮移民新區,廣場熱鬧非凡,有的敲鑼打鼓,有的翩翩起舞,還有人在健身器材上摩肩扭腰。搬遷戶楊正全高興地說:“小區附近有超市,洗澡用太陽能,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很方便,很多老年人做夢都沒想到能有這樣的大好事!”
……
走進商洛一處處漂亮大氣、設施齊全的陜南移民搬遷安置點,談起“挪窮窩、改窮業、斷窮根”,群眾打心里說出樸素的話來:“黨中央國務院政策就是好,扶持我們不僅能安居還能樂業,我們鄉下人和城里人的生活差距縮小了,讓我們活得更有尊嚴。”
從李克強總理視察鎮安云蓋寺花園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區,到央視報道丹鳳竹林關鎮江北移民搬遷社區新生活,商洛陜南移民搬遷工作不斷創造著“商洛加速度”的新傳奇。下面一組數據,則更直觀呈現出“十二五”期間,陜南移民搬遷的發展之快:
2011年,商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舉全市之力,著眼繪好十年藍圖、定好五年規劃、干好當年任務。當年完成投資23.86億元,實施搬遷1.6萬戶6.4萬人,建設集中安置點207個,集中安置1.3萬戶4.9萬人,集中安置率78%,城鎮安置率0.6萬戶2.5萬人,城鎮安置率53%,分散安置0.4萬戶1.5萬人,分散安置率22%。
2013年,全市完成投資31.9億元,實施搬遷1.6萬戶6萬人,建設集中安置點121個,集中安置1.5萬戶5.6萬人,集中安置率90%;城鎮安置1.2萬戶4.6萬人,城鎮安置率75%;分散安置0.15萬戶0.5萬人,分散安置率10%。
2015年,全市完成投資35億元,實施移民搬遷2萬戶7.74萬人,建集中安置點87個,集中安置1.9萬戶7.2萬人,集中安置率97%;城鎮安置1.9萬戶6.8萬人,城鎮安置率97%;分散安置0.07萬戶0.27萬人,分散安置率3%。
“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投資161.5億元,實施移民搬遷8.9萬戶33.7萬人,分別占十年總任務的49%、49.5%。共建集中安置點730個,安置7.8萬戶29.2萬人,集中安置率88.5%;城鎮安置6.4萬戶22.3萬人,城鎮安置率71%。其中地災搬遷2萬戶7.3萬人,占應搬任務的80.1%;洪災搬遷1.4萬戶5萬多人,占應搬任務的80.7%;貧困戶搬遷4.8萬戶18萬人,占應搬任務的41.4%;特困戶搬遷8080戶15352人,占應搬任務的65.9%。
2011年度考核獲得一等獎,2012年度和2013年度考核獲得二等獎,2014年年終考核位居陜南三市第一,2015年居陜南三市第一。
六項舉措商洛樣板出成效
去年12月17日,《陜西日報》以《商洛: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贏移民搬遷戰》為題,進行了深度報道;今年1月13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對商洛市移民搬遷進行專題報道;今年4月1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又以“移民搬遷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為題進行專題報道……商洛移民搬遷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反復摸索,總結經驗,成效顯著,相繼引起了中省各大媒體的關注,
今年年初,省上在商洛召開陜南移民搬遷工作觀摩現場會,商洛市2015年度移民搬遷工作以100.5的高分位居第一,省政府通報表彰并獎勵600萬元。副省長莊長興對商洛市移民搬遷工作給予高度肯定,贊揚“商洛市委、市政府近年來移民搬遷工作成效十分顯著,做法十分生動,經驗彌足珍貴,體現了‘嚴和實’的工作態度,值得借鑒和學習”。
五年的探索實踐,商洛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特別是“兩災兩困戶”搬遷、5000戶大型縣域集中安置區、精細化管理等工作都走在陜南三市前列,為“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做好移民搬遷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位一體”,確保群眾搬得出。圍繞城鎮建設、產業發展、移民搬遷“三位一體”目標,商洛堅定決心、堅持標準、堅定不移抓推進,高點起步、規范提高、破難攻堅抓創新。高起點編制完成《商洛市陜南移民搬遷十年規劃》和《“十三五”移民搬遷專項規劃》,形成市縣鎮有規劃藍圖、有數字沙盤、有總規詳規。認真測算搬遷人口、資金、土地“三筆大賬”和住房建設、設施配套、征地補償“三項支出”,采取中省市縣補助、農民自籌、項目整合、市場化運作“四條渠道”,足額籌措搬遷資金。圍繞水電、道路、學校、醫院、垃圾污水處理等大小配套設施,與安置房同步規劃、設計和施工建設,打造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舒適宜居的新社區。五年來,集中安置點新修道路192.3公里,架設電力線路361.8公里,鋪設用水管網956.3公里,新建改造中小學校13個、幼兒園27個、衛生室82個,搬遷群眾出行、用水、用電、通訊以及子女上學、醫療等問題得到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