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鴻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滄桑變故,歷史的記憶依然鮮活如昨,不曾褪色。
對于那段深植國人心中的歷史記憶,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講述:“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擊日本侵略的英雄凱歌,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
在這部偉大的抗戰史詩中,商洛兒女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英勇的壯歌。地處豫鄂陜三省邊的商洛地區,是陜西的東南大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抗戰前期,廣大商洛兒女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無數熱血青年積極投身革命,奔赴抗日前線,奮勇殺敵保國。抗戰后期,商洛已經瀕臨抗戰前線。商州城區曾遭日軍飛機殘酷轟炸。1945年3月,豫西淪陷后,戰火燒到陜西東南大門。中日雙方軍隊對峙之主陣地八廟距商洛只有20公里。國軍第一戰區和第五戰區司令部指揮機關分別設于商南縣清油河和丹鳳的陳家溝。長坪公路晝夜車輛不斷,軍火物資源源運往前線。商南、商州城區和丹鳳境內皆設立了后方醫院,及時搶救從前線運送下來的傷員。商洛人民積極支援抗戰,在抗戰勝利的最后關頭付出了代價,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從4月起,中共商洛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商洛軍分區政治部和商洛日報社聯合發起并組織實施了尋找采訪以抗戰老兵為主的商洛老戰士活動,并在《商洛日報》重點推出了以“鉻記歷史、珍愛和平、圓夢中華”為主題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特別報導》專欄,大篇幅刊發系列報導30余篇。采訪報道的這些老戰士,有土生土長的商洛人,也有外地參加革命,最后落腳商洛的老同志,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抗日戰士,也有國民黨軍隊的抗戰老兵。盡管這僅僅是眾多的抗戰老兵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從他們身上,我們同樣深深感受到了英勇的抗戰老兵們義無反顧奔赴前線,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慨。他們是中華民族的不屈脊梁!
70多年風雨滄桑,老兵逐漸老去。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幸存抗戰老兵人數約為兩萬人,平均年齡在90歲以上。老兵是新中國偉業的基石,或許歷史的滄桑會湮沒他們的名字,但我們不會忘記他們,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永遠值得我們珍惜與敬重。
由此出發,我們在對商洛抗戰老兵的采訪報道中,既突出了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又體現了全民抗戰的全面局勢,既特色鮮明又豐富多彩。在報道過程中,引起了廣大讀者的普遍關注和廣泛好評。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就是這些采訪報道成果的集中展現。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弘揚抗戰精神,致敬抗戰老兵,崇尚英雄,是為了尊重歷史,不斷激發為偉大事業獻身的正能量。抗戰老兵們在國家和民族危亡時刻,舍生忘死、共赴國難,用肩膀扛起了一個轟然倒塌的時代。他們是中國抗戰勝利的見證者,是傳承中華民族偉大抗戰精神的火種,是愛國主義真實、生動、鮮明的教材,是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脊梁! 他們飽受戰爭、心靈的創傷,但依然感恩祖國和時代。我們更應該珍惜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的幸福,傳承和發揚先烈們的愛國情懷以及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抗戰精神,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