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7日電 國家衛生健康委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焦雅輝介紹,2021年起,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全國遴選了12個縣開展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的建設,這12個縣、市、區是:北京密云區、山西介休市、浙江海鹽縣、安徽濉溪縣、福建長汀縣、山東壽光市、河南郟縣、廣西上思縣、海南東方市、四川瀘縣、貴州習水縣、新疆新源縣。四年來,綜合試驗區積極探索,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因地制宜創新服務模式,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在強化黨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領導方面,12個縣都在縣委成立了衛生健康工委,其中有5個縣(市)是由縣(市)委書記親自擔任縣衛生健康工委的書記;在深化“三醫”協同治理方面,各個試驗區都由一位政府領導統管醫療、醫保、醫藥,其中福建長汀縣,為了促進三醫協同,開展了醫療、醫保、市場監管三個部門領導的交叉任職,因為市場監管在縣一級主要是藥監,來促進“三醫”的高效協同。
在衛生健康財政投入方面,12個綜合試驗區都堅持健康優先發展,2024年12個綜合試驗區常住人口人均基層醫療衛生財政支出同比增長了11.2個百分點,這個增長幅度還是非常大的。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方面,12個試驗區都加強了資源統籌和上下聯動,全部建成了影像、心電等資源共享中心,促進“基層檢查、縣區診斷、結果互認”模式落地,其中7個綜合試驗區實現心電設備在村一級配備的全覆蓋,6個試驗區在城鄉居民醫保對縣域醫共體打包付費的基礎上,把城鎮職工醫保也進行了打包付費、結余留用。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12個綜合試驗區的基層醫務人員總量都保持著持續增長的態勢,結構也都在不斷優化,綜合試驗區每千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年均增長率21%,鄉村醫生中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占比提高了9.9個百分點。浙江海鹽縣、安徽濉溪縣和海南省東方市,在醫共體建立了縣域的“編制周轉池”,打破編制在不同層級之間的使用壁壘,促進統一的管理編制和人員的調配使用,促進縣域醫共體內人員的流動。
在優化服務方面,12個綜合試驗區都積極推動慢病一體化管理門診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2024年綜合試驗區全人群的簽約服務率是71.5%,比2022年提高了13.8個百分點,也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焦雅輝表示,最近完成12個綜合試驗區的效果評價,數據顯示,12個綜合試驗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量占比穩步增長,2024年達到了69.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很多省份也借鑒國家綜合試驗區的經驗,現在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省一級遴選建設了186個縣級建制的綜合試驗區,初步形成了以點帶面、一級帶一級、梯次推進的局面。
焦雅輝指出,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學習借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的有效做法,全面系統梳理和總結縣級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改革的經驗,同時也指導和推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動省級試驗區提質擴面,全面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斷提高農村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惠及更多的廣大農村地區的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