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龍泉暴雨成災 :山路變“河道” 石橋成“斷橋” 奚金燕 攝
中新網麗水6月16日電(記者 邵燕飛 奚金燕)“從沒見過那么大的雨,就跟拿臉盆倒下來一樣,我們整夜整夜不敢睡,提心吊膽地,就怕家沒了……”回憶起昨夜的那場暴雨,浙江省龍泉市住龍鎮水塔村村民張清余仍有些心有余悸。15日至16日,住龍鎮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降雨量最高的地方達到了237毫米(31小時),突如其來的洪水致使當地8間房屋倒塌,道路塌方180余處,直接經濟損失約1900余萬元。
六月,隨著梅雨季的到來,浙江各地的防汛形勢愈加嚴峻。15日,龍泉迎來了一輪強降雨,水塔村村村民張清余首先感受到了這場雨的“不一般”。15日晚上7時許,張清余跟往常一樣,正在廠里上班,突然,伴隨著一陣轟隆聲,原本燈火通明的廠子一下子陷入了一片黑暗。“不好,洪水太大,把電路都沖斷了……”當即,張清余就產生了不妙的感覺,立即跑回家中查看情況。
一回到村里,眼前的場景讓張清余心驚膽寒,暴雨之下,村口的河流一改往日的清澈,狠命地往橋上拍,往路上摔,難抵兇猛的洪水,村里公路多處路基被沖毀,支離破碎地掛在一邊,兩座石橋也被沖垮,成了“斷橋”。
此刻,暴雨仍在繼續,在水塔村村干部的帶領下,張清余與其他村民一起抱團開展了“自救”。首先,村民們兵分幾路,打著手電,挨家挨戶查看有無“遺漏”的老人小孩。隨后,村民們集中在村委會大樓的空地前,一起“守夜”,等待洪水褪去。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晚上10時許,雨勢漸小,暴漲的河水逐漸褪去,村民們高懸著的心也一點一點落了下來。
“我從懂事到現在都沒見過這么大的雨,不過總算是虛驚一場。”16日凌晨1點,張清余看沒什么大問題了,便回到了家中休憩,雖然整夜輾轉反側,但一想到住龍鎮的鎮村干部還在外面替自己“守夜”,就覺得心安不少。
記者了解到,在暴雨災害中,龍泉全市各級各部門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以“不死人、少傷人”為目標,上下同心、盡心盡責,全力做好各項防御工作。住龍鎮在第一時間根據龍泉市防汛會議緊急要求,及時啟動了Ⅲ級防汛應急響應,全體鎮村干部到崗到位,進村入戶,以防大汛、抗大災的負責態度,果斷、高效轉移人員,確保不死人、不傷,做到了物資、人員充分到位,24小時有人值守。
截至6月16日16時統計,在本次強降雨過程,龍泉共有19個鄉鎮(街道)不同程度受災,其中住龍、城北、寶溪、巖樟、錦溪等鄉鎮受災較嚴重,共約1.3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4690余萬元,轉移人口1899人,無人員傷亡。
隨著雨勢漸止,山城龍泉正回復往日的平靜,災后恢復生產工作也在有序進行,因暴雨毀壞的道路、電力、通訊、堤防等基礎設施正在抓緊搶修;各鄉鎮(街道)和有關單位也在妥善安置房屋倒塌和避險轉移群眾,確保讓每一個受災群眾都有飯吃、有干凈的水喝、有地方住、有傷有病能及時得到醫治。
同時,繼續加強對山塘水庫、小流域山洪易發區、地質災害點、在建工程、依山傍水住房及城市易澇點、棚戶區、危舊房等防汛重點部位的排查,加密巡查次數,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