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11月25日,國家數據局舉辦“數據價值化 我們在行動”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有關情況。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榮輝介紹,今年7月份,國家數據局會同國務院國資委組織實施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并于近期組織開展首批試點工作,明確了12家中央企業為首批試點牽頭單位,聯合民營企業、科研院所、專業服務機構等共同承擔試點任務。這次試點,突出讓企業“唱主角”“站C位”,強調“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多方主體協同,凝聚工作合力。開發利用好國有企業數據資源,不能只靠國企單打獨斗,需要聯動多方力量,推動協同創新,打破數據壁壘,才能實現數據效能最大化。在前期調研中,不少央國企都表示,希望能夠聯合各方共同做好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這次試點,國家數據局鼓勵試點牽頭單位聯合其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第三方機構等組建合作陣營,在數據匯聚、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場景拓展、應用創新等方面深度協同、聯合攻關,共同推進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二是注重多源數據融合,釋放多元價值。推動多源數據交互融合,有利于激活和放大潛在數據價值,促進數據要素從“局部應用”向“全局賦能”躍升。這次試點,國家數據局鼓勵試點企業著力提升數據融合應用水平。一方面,推動數據共享開放,國家數據局要求首批12家試點中央企業制定數據開放服務清單,鼓勵企業以多種方式整合行業上下游數據,以及政府部門開放的公共數據,深入推進多源數據協同應用。另一方面,創新數據融合路徑,國家數據局鼓勵企業共建行業數據標準體系,打造行業可信數據空間等平臺載體,實現數據安全可信流通和高效使用。
三是注重多領域布局,拓寬應用場景。聚焦“關鍵領域、民生關切”,此次試點不僅涉及能源電力、交通物流、礦產資源、裝備制造、農業、建筑建材等傳統領域,還包括衛星遙感、新材料、綠色低碳等新興領域。同時,試點部署突出“場景化”,推動試點企業聚焦行業發展需要,在行業數據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高質量數據集建設與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等方面,打造一批新領域新賽道場景、高價值小切口場景和跨行業跨領域場景,跑出更多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的好經驗好模式。
新聞發布會上,部分試點企業介紹了自身如何利用數據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及相關實踐成果。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首席人工智能官李鵬介紹,為解決數據共享難、互信難的問題,南方電網于去年8月份啟動南方能源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建設。該空間深度融合區塊鏈、隱私計算、數據沙箱等先進技術,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打造了一個合規可信、高效協同的數據流通“廣場”。南方電網同步建立了用戶注冊、產品上架等19項管理規則,發布149類電力數據開放目錄,并創新“自營+平臺”運營模式,通過“包干制”和“分潤制”,吸引不同類型的運營方“拎包”入駐,共同構建流通生態。不到9個月時間,空間已吸引超過370家生態伙伴入駐,涵蓋央企、民企、高校、科研機構等多類主體,合作需求達到153個,孵化了45個跨行業融合應用場景。與應用可信空間之前的情況相比,入駐生態伙伴數量增長了10倍,合作需求數量增長了3倍,孵化的場景數量增長了2倍,數據流通利用的規模與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冬介紹,在助力社會治理方面,中國移動融合氣象相關數據,持續為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提供水災、地震、礦難、盜采監測等應急事件分析,沉淀12個通用模型,提供3000余份分析報告,助力救援“生命線”高效運行,惠及救災群眾超億人。在助力產業升級方面,中國移動融合5A級景區數據,積極賦能主流媒體播報,重點圍繞節假日期間的文化旅游和交通出行趨勢進行研判與監控分析,賦能文旅企業節假日高峰精準布局,同時支撐眾多主流媒體進行超130次新聞播報,擴大文旅熱點宣傳。在消費服務升級方面,中國移動融合金融數據,支撐各類持牌金融機構普惠金融服務超60億次,推動數字化轉型向基層下沉,助力市場消費服務能力提升。在助力公共服務方面,中國移動融合公開政務數據,構建城市發展指數,為國家部委提供“重點用工園區”“網約車、外賣員工作時長”等時事熱點專題分析20余次,用數據輔助公共服務政策部署。
“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是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主陣地’,國有企業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陳榮輝表示,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重點圍繞創新數據管理機制、培育壯大數據產業、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創新環境4個方面,部署了10項重點任務。聚焦能源電力、交通物流、礦產資源、裝備制造、衛星遙感、新材料、農業、建筑建材、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推動國有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在可信數據空間構建、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數據產品與服務協同創新、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通過系列舉措,預計到2027年,將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數據治理能力,顯著提高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和開放共享水平,有效提升產業鏈協同效能,服務帶動10萬家以上中小企業,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陳榮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