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快遞業:從“價格戰”到“服務戰”
“雙11”已經過去,快遞業漲價消息卻沒有停。“我們這輪漲價只針對特價電商輕件及大客戶低價件,個人散戶寄件價格不變?!痹趶V東省廣州市,一家快遞網點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1公斤價格大概上浮2毛錢。
從浙江義烏率先設定1.2元單票底價,到廣東跟進1.4元成本線要求,再到京津冀、華中地區集體跟漲……目前,多地陸續采取切實行動,已有22個省份上調快遞價格。
在業界看來,這輪快遞漲價潮是行業打破“低價依賴癥”、重構價值邏輯的關鍵嘗試。然而,低價紅利一旦消退,新的考題又擺在面前:行業盈利模式該如何重塑?快遞企業、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微妙的成本天平又將向何處傾斜?
打破低價困局
本輪快遞漲價潮始于快遞重鎮浙江省義烏市。今年7月份,義烏市郵政管理局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將快遞單票價格下限上調0.1元,底價升至1.2元。隨后,廣東省快遞底價整體上調0.4元/票,均價漲至1.4元以上。9月份,上海5家加盟制快遞企業同步宣布收件價格上調,漲幅在每單0.2元至0.4元之間。
截至目前,“三通一達”、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兔”)等加盟制快遞企業均已在核心區域完成調價,電商客戶1公斤內單票價格上漲0.3元至0.5元。
“此次調價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導向推動。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快遞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監管部門多次召開反內卷會議,推動行業回歸理性競爭,糾正無底線‘價格戰’。”快遞物流專家、貫鑠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CEO趙小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漲價背后,是快遞行業長達數年“以價換量”的困局。華東地區某加盟網點負責人向記者坦言:“這幾年快遞越做越難,單票利潤被壓得太低,扣除人工、運輸和場地租金等成本后,幾乎無利可圖。部分網點因虧損關停,快遞員流失率也在上升?!?/p>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單票平均價格降至7.52元,同比下降7.7%,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極兔等頭部企業票均收入降幅更是達到雙位數。
在義烏等電商重鎮,甚至還一度出現“8毛發全國”的極端低價。這一價格不僅覆蓋不了面單、運輸、人工成本,更遑論設備折舊與風險準備金。
“價格戰”的持續,不僅壓縮了利潤空間,更拖累了服務質量。近年來,快遞行業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暴力分揀、投遞延誤、快件丟失等問題時有發生。
在此背景下,監管層對行業生態底線的守護愈發堅定。7月份,國家郵政局黨組召開會議,強調要按照“五統一、一開放”基本要求,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完善郵政快遞領域市場制度規則,旗幟鮮明反對“內卷式”競爭,依法依規整治末端服務質量問題,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貢獻行業力量。
由此可見,本輪調價并非簡單的“漲價聯盟”,而是以政策為錨,確立成本底線,讓企業有底氣拒絕“賠本賺吆喝”,推動行業走出“價格戰”。
產業鏈利益重構
快遞漲價也引發了產業鏈的利益重構。隨著電商平臺、商家與消費者三方博弈日趨激烈,如何在成本分攤中取得平衡,成為決定這場反內卷行動能否持續的關鍵。
沙利文大中華區咨詢總監楊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長期依賴低價快遞的電商需要時間調整運營邏輯;另一方面,在加盟制快遞企業中,總部與末端網點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面對大客戶,一些加盟網點為保住業務量,可能會在執行漲價政策時打折扣?!?/p>
對依賴“9.9元包郵”的線上中小店鋪而言,壓力尤為突出。為維持銷量,其商品提價較難,多數商家只能選擇與網點博弈或內部消化成本?!氨緛砝麧櫨捅?,快遞費一漲,利潤可能就沒了?!币晃痪W店店主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現在我們只能提高包郵門檻、減少滿減活動,并逐步把重心轉向利潤更高的產品?!?/p>
“目前來看,消費者感受不明顯,但隨著快遞價格調整持續推進,影響會逐步顯現?!壁w小敏說。
面對快遞漲價,為確保網店利潤,電商平臺正逐步承擔起“平衡成本”、維護行業良性發展的關鍵角色。今年5月份,抖音電商學習中心發布《抖音電商運費險優惠措施》,宣布從6月6日起,抖音電商針對商家運費險推出系列降本措施,符合條件的商家或達人的運費險成本將在日常價基礎上降低5%至30%不等。
在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看來,這種“平臺補一點、商家擔一點、消費者付一點”的模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產業鏈成本傳導壓力。下一步,要想實現快遞行業的長期反內卷,電商平臺、商家、快遞企業與消費者仍需多方協同,推動全鏈條健康發展。
構建可持續盈利模式
快遞行業的價格體系正從無序競爭走向理性修復。當下,智能化、無人化技術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核心抓手,資本投入也隨之轉向研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取代以往的價格補貼模式。
作為行業龍頭,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力推進無人化物流布局。今年10月份,該公司宣布,未來5年要采購300萬臺機器人、100萬臺無人車和10萬架無人機,全面投入物流供應鏈場景。
除硬件投入外,快遞企業也在軟件層面持續發力。今年“雙11”期間,圓通速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通速遞”)自主研發的“智能路由”迎來首次大規模應用,在全國范圍內承擔路由規劃任務。項目負責人馬穎巍介紹,以“上海—合肥”線路為例,系統計算后建議將運輸方案從“2輛9.6米貨車、1輛13.5米貨車”調整為“2輛17.5米貨車”,每月可節省數十萬元成本。
在技術的持續賦能下,快遞企業經營模式正被重塑,盈利能力顯著增強。數據顯示,9月份,圓通速遞單票收入達到2.21元,同比增長1.09%,為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申通快遞有限公司單票收入同比增長4.95%,在“通達系”中居首。
“真正的反內卷,需要行業通過技術創新、服務分層、生態協同,構建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壁w小敏表示,隨著快遞漲價在全國范圍內落地,2026年或進入第二階段,即在政府引導下,企業主動轉型,加碼科技投入提升服務能力,并對末端利益進行重新分配。
目前,已有頭部企業將服務質量、客戶體驗確立為競爭關鍵。比如,杭州順豐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同城”)通過探索多元化業務,將“高質量履約”打造成可溢價、可復制的盈利模式。順豐同城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依托AI調度、數據智能和全場景履約體系,在提升配送效率與服務穩定性的同時,持續深耕商超、美妝等場景,并與抖音、阿里、小米等生態伙伴協同,助力商家降本增效、拓展增量。”
此外,快遞企業也在生鮮冷鏈、跨境小包等細分領域發力,賺取“專業溢價”,并依托既有網絡資源,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開辟第二增長曲線,來分散單一快遞業務的盈利波動風險。
不過,趙小敏也提醒,快遞業在“拼服務”的新戰場上,須建立清晰的服務標準與價格機制,避免“漲價不提質”引發客戶流失與投訴量上升。
業內專家表示,展望未來,隨著物流設施升級、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完善,以及低空物流、跨境物流等新機遇加速落地,快遞業的“價值戰”將進一步向細分領域深化。對整個快遞行業而言,這場博弈的最終目標,不是“漲多少價”,而是能否徹底擺脫“低價依賴癥”,構建起“商家成本可控、消費者體驗升級、企業盈利可持續”的良性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