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孫紅麗)據商務部網站消息,2025年9月15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舉行《漁業補貼協定》特別會議,巴西、肯尼亞、越南及湯加等4個世貿成員向世貿組織遞交了批準書,批約成員總數達到法定要求,《協定》正式生效。已批準《協定》的成員將正式啟動各項履約工作。總干事伊維拉在會上表示,《協定》生效是全球治理的標志性事件,是多邊貿易體制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
《協定》是近年來世貿組織達成的重要談判成果。當前世貿組織正遭受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嚴峻挑戰,《協定》順利生效實施體現了包括中國在內絕大多數世貿成員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將增強國際社會對多邊貿易體制的信心,為世貿組織各項工作注入動能。
《協定》要求取消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捕撈(IUU)補貼、過度捕撈魚類種群補貼和無管制的公海捕撈補貼,并納入了漁業執法、資源可持續性評估、政策透明度、國際合作等漁業管理要素。《協定》的實施,將推動世貿成員科學合理規劃漁業補貼,提高漁業管理水平和漁業種群修復能力,改善全球漁業資源,促進全球海洋可持續發展,保障生物多樣性、漁民生計和糧食安全。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和漁業大國,中國于2023年6月27日批準接受該協定,是率先完成批約程序的世貿組織主要成員。中國將認真履行《協定》生效后各項義務,為促進全球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作出中國貢獻。完成好履約工作是我國參與全球漁業多邊治理的重要一步,也是中方落實全球治理倡議的重要舉措,將有助于推動中國漁業補貼政策與漁業管理制度更加科學精細、可持續,提高我國海洋綜合管理能力,實現漁業高質量發展。
《漁業補貼協定》于2022年6月在世貿組織第12屆部長級會議上通過。《協定》達成歷時21年,是世貿組織協定中談判時間跨度最長的協定,是世貿組織成立30年來締結的第二份全新的多邊協定,也是世貿組織首份旨在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協定,將有效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