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關注東博會(中國-東盟博覽會),人工智能(AI)、大數據與清潔能源的結合是未來區域合作的核心方向。我希望明年可以參加。”9月17日,新加坡創業青年周毅恩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影響力日益擴大的東博會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東盟合作伙伴。
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東博會)于9月17日至21日在廣西南寧舉辦。本屆東博會突出“數智賦能發展,創新引領未來——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新機遇助建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將AI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首次設立了規模達1萬平方米的AI專館,約1200項國內外的前沿AI產品在此亮相,同時引導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成為區域合作新焦點,助推中國-東盟合作進入“數智時代”。
AI讓東南亞小作坊對接中國供應鏈
開幕式“數字人司儀”精準捕捉大會熱詞、7種語言AI實時翻譯、中國的AI衛星……本屆東博會的“AI含量”為“數智賦能發展”的展會主題提供了生動注腳。
作為本屆東博會的最大亮點,主會場特別開設了人工智能專館,吸引60個國家3200余家企業參展,馬來西亞綠色能源AI應用、文萊智能醫療體系、泰國“數字經濟 4.0”成果集中亮相。此外,在中國展區,高新技術展品比重大幅增加,其中AI或AI賦能展品占比超過50%。
AI不僅體現在展品上,也首次貫穿東博會籌備全過程,實現從人工辦展會到人工智能辦展會的質變。從展館內外主視覺設計到吉祥物“合合”“美美”的新潮穿搭,再到開幕式主題短片VCR、展會宣傳片,都由AI生成,已于9月13日正式上線的“AI東博”智能體也讓觀眾全方位感受“不一樣的東博會”。
更重要的是,AI正在降低跨境合作的門檻和成本。過去東博會大型項目多由頭部企業主導,中小微企業與東盟欠發達地區難深度參與。本屆“AI會展”智能體覆蓋24個場景,智能客服、精準匹配等功能,讓東南亞小作坊對接中國供應鏈、老撾農戶找到合作方;來自緬甸的參展商用AI優化手工藝品設計,斯里蘭卡茶葉企業則借助AI溯源系統提升產品附加值;越南企業用AI檢測電子制造質量,新加坡企業通過AI優化跨境物流調度……“AI讓紅利滲透到基層,讓更多人分享到合作成果。”很多參展嘉賓感慨道。
“我對東博會印象非常深刻。它不僅是一個展示商品和服務的貿易平臺,更是促進區域合作、推動共同發展的綜合性盛會。展會匯聚了中國與東盟最具活力的企業、機構和政府代表,為跨境合作創造了無限可能。”新加坡青年創業者周毅恩也深有同感。他創立的氣候科技企業Greenie Web專注“數字減碳”,通過創新科技和能力建設推動可持續發展。
最近,周毅恩一直在關注東博會的相關新聞,“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清潔能源的結合是未來區域合作的核心方向。”在他看來,東博會搭建了交流平臺,使雙方能夠分享前沿技術、創新模式與應用場景;促進了跨境合作項目的落地,為企業進入新市場提供了支持;推動區域標準與政策的協調,為數智合作和綠色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未來,我也希望通過東博會尋找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動低碳創新。”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陳建奇表示,作為國際重要合作平臺,東博會可以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綠色發展、人工智能等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提供中國-東盟的實踐經驗。東博會以AI為主題,對于深化相關地區AI合作具有重大促進作用,也有助于緩解數字鴻溝問題。特別是在全球AI發展面臨霸權國家遏制打壓圍堵背景下,中國-東盟AI合作尤其迫切。東博會將推動相關方深化合作,加快形成AI生態體系,營造創新開放合作的穩定環境。
區域共識釋放合作新信號
作為本屆東博會的主題國,緬甸派出了由總理紐梭率領的高規格代表團參會,并設立了約80個展位,集中展示緬甸大米、豆類、茶葉、咖啡、寶石首飾、手工藝品等優勢產品,同時通過線上展廳集中展示了緬甸數字領域的新進展,包括創新走廊、云技術、域名服務及健康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彰顯了緬甸企業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的決心。
緬甸自2005年起已連續多年積極參展。據統計,歷屆東博會上,緬甸展位總數超過2100個,參展企業近1800家,充分體現了對中國-東盟合作的高度重視。
9月17日,紐梭總理在東博會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東博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深化東盟與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貿易、投資與旅游等領域合作搭建重要平臺,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全球貿易雖然面臨著諸多重大挑戰,但也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這為區域經濟貿易伙伴關系的深化帶來了寶貴機遇。
除緬甸之外,東盟多國領導人同樣也釋放了深化合作的信號。老撾國家副主席本通表示,中國在人工智能研發、應用與投資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東盟地區經濟增長迅速、青年人口豐富、數字技術應用廣泛,東盟與中國應進一步加強在AI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及經貿方面的合作,強化供應鏈整合,增強自身抵御災害的能力,優化資源配置。
柬埔寨副首相兼內閣辦公廳大臣翁賽維索指出,多年來,東博會已成為促進東盟與中國貿易與投資、深化彼此友誼以及和平與合作的重要平臺。面對數字技術快速創新,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和全球分裂風險,本屆東博會的主題極具現實意義、恰逢其時。柬埔寨將與各方攜手以數智創新為驅動力,共同促進包容性與可持續增長。
越南副總理梅文政在致辭中表示,20多年來,東博會和峰會已成為東盟與中國經濟、貿易、投資合作的重要象征,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各國始終認同中國在促進區域合作與共同繁榮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越南愿與東盟各國、中國及各方伙伴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建設和平、穩定、便利的營商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最期待的就是通過東博會,推動中國與東盟在數字可持續和低碳創新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周毅恩表示,他計劃明年參展東博會。目前,他的低碳代碼應用已在東盟多國落地,同時也正在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展開新的探索。“這里聚集了區域內最具影響力的合作伙伴和創新資源。我們希望展示低碳代碼技術,尋找潛在的電信、金融、教育及公共部門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數智減碳實踐。”
自貿區3.0版注入區域合作新動能
技術創新與合作不僅助推中國-東盟合作進入“數智時代”,同樣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注入了強勁新動能。
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2015年,雙方達成升級協議,形成中國-東盟自貿區2.0版,并于2019年全面實施。今年5月20日,中國-東盟經貿部長特別會議以線上方式舉行,雙方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鄢東日前表示,中方將與東盟保持密切溝通,積極推進各自國內簽署批準程序,推動年底前正式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
東盟秘書長高金洪表示,即將簽署的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將向世界發出強烈信號:即便在地緣政治緊張與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東盟與中國依然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體系。
高金洪強調,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將技術與創新置于合作的核心位置,有利于持續深化供應鏈整合與區域繁榮,也將為電子商務、數字貿易、數據治理和支付等開辟空間。通過強強聯合,東盟與中國完全有能力為可信包容的數字生態系統樹立標桿,打造成引領更廣泛國際實踐的標準規范。
事實上,在自貿區的帶動下,中國已連續16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東盟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商務部9月8日發布的信息顯示,2024年,中國與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等5個東盟國家雙邊貿易額均突破千億美元,其中,與越南、馬來西亞的雙邊貿易額已突破2000億美元。今年1-7月,中國同東盟貿易規模達5970億美元,同比增長8.2%,占同期中國外貿總額的16.7%。
中國海關總署也透露,在通關便利化方面,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推動“一地兩檢”模式擴大試點,中老鐵路磨憨口岸正在實施“一次通關、雙邊認可”新模式,大幅提升通關效率,有效降低貿易成本。
備受關注的是,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新增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9大規則章節,首次建立標準互認和中小微企業普惠機制。“這標志著雙方以實際行動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為區域經濟合作注入新動能。”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虹分析說。
本報北京9月1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安琪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9月19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