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慶陽9月19日電(劉陽禾)作為革命老區,甘肅慶陽鐫刻著濃厚的紅色印記,承載著厚重的革命歷史。這片土地孕育的“南梁精神”,至今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慶陽人。
新時代背景下,慶陽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在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發展迅猛,多個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產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為革命老區帶來新的發展活力,也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近日,“紅星照耀中國·‘兩點一存’耀華夏”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媒體采訪團走進慶陽,見證這里日新月異的變化。
加快構建千億級數字經濟全產業鏈
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甘肅·慶陽展示中心。劉陽禾攝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甘肅慶陽發展勢頭迅猛。三年多來,依托“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千億級數字經濟全產業鏈,慶陽數字企業生態實現了從無到有、由有到優的轉變,產業鏈條實現了建鏈向延鏈、擴鏈的跨越。位于慶陽市的“東數西算”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穩步推進,建成慶陽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直達鏈路,“1—3—8—15”算力網時延圈加速構建。
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副主任豆娜介紹稱,截至目前,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甘肅·慶陽)節點已成為全國八大節點中增速最快、增量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
數智賦能產業發展
長慶油田第十一采油廠智能化生產指揮中心。劉陽禾攝“我們構建了‘井、站、線’設備遠程控制體系,實現了4151口油水井、106座場站、106條外輸管線的全流程遠程智能控制?!遍L慶油田第十一采油廠生產運行部主任陳彥云在介紹該廠智能化生產時作如是表述。
據悉,長慶油田第十一采油廠數字化建設經過基礎配套、完善提升、智能升級三個階段,目前數字化配套油水井覆蓋率100%,建設無人(少人)值守站103座,覆蓋率100%,生產運行模式執行“中心站+大監控”結合模式。
該廠智能化生產指揮中心通過集中聯合辦公,多系統聯合應用,廠-作業區兩級調度,作業區數字化“大監控”運行,實現了“數字指揮調度、智能診斷預警、安全可視監控、生產經營一體”。
3D打印+低空經濟激活發展新動能
在寧縣和盛園區,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加速成型。該園區形成“無人機研發—核心部件生產—總裝測試—實訓服務”閉環,已具備低空空管系統運營、3D打印關鍵部件量產能力。航天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項目獲 1000 米以下、18 公里半徑空域批復,低空空管系統部署完成;鏈景增材制造中心項目首批 16 臺設備試產,全面建成后年銷售收入約 8 億元;萊澳航空科技垂直起降旋翼機研發制造項目已完成設備安裝。
展示廳中展示的自主研發無人機。劉陽禾攝革命老區插上了數字化“翅膀”。慶陽在多領域多引擎驅動,正駛向高質量發展新賽道。其中,作為慶陽市低空經濟核心產業鏈項目,慶陽市九州無人機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九州維安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侯一博介紹稱,該項目全面建成后,可形成 “2+4” 無人機研制應用體系,提供技術咨詢、知識產權授權、無人機租賃與表演等服務,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低空產業鏈條,實現年產值6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