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衢州9月17日電 (錢晨菲 吳怡欣)進入九月,暑氣漸消,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蘇莊鎮的茶園已到秋茶采收的時節。
走進當地一家茶廠,映入眼簾的是滿地新采的茶葉,清新茶香撲面而來。從這片綠意中快步走出的是茶廠負責人傅富德,作為土生土長的蘇莊人,他與茶葉相伴已有四十余載,也親眼見證了家鄉一點一滴的變化。
近年來,開化縣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力生態經濟發展。在這一進程中,開化縣公安局深入踐行“生態立縣”戰略,構建“生態警務”體系,組建了一支3800余人的“錢江源衛士”隊伍,常態開展生態保護工作,推動開化縣出境水水質、空氣質量等生態指標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現在的水質和空氣都更好了,有利于提升茶葉的品質。”傅富德感慨。生態保護的成效,不僅寫在數據上,更體現在當地茶農的發展理念中。其坦言:“以前環保意識弱,用化學肥料,現在都改用有機肥,能更好地保護土壤。”
不僅如此,傅富德還在茶廠開設了共富工坊,每年定期為茶農提供茶樹種植的技術服務,分享生物農藥防蟲、有機肥施肥等綠色種植方式。
如今,蘇莊鎮已有50多家茶廠,僅傅富德一家茶廠年產量便有2到3萬斤。當地主打“開化龍頂”綠茶和“錢江源開門紅”紅茶兩大品類,通過直營店銷往杭州、上海、山東、北京等地,年產值在4000萬元到5000萬元。
水廠生產車間。吳怡欣 攝與翠綠茶山相映的,是潺潺流水。蘇莊鎮內有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托古田山豐富的水資源,當地孕育出另一產業——水產業。
在當地一家水廠生產車間中,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一個個尚未成型的瓶坯被送入機器,經過吹瓶、灌裝、貼標、包裝等多道工序,最終成為一瓶瓶清澈的飲用水。
趙建軍是這家水廠的老板,談起自家水廠的水,他頗為自信:“我們的水是從古田山引來的,那里的水非常干凈。”
趙建軍的這份自信并非空談,其背后依托的是開化縣對生態保護的嚴格把控——嚴禁在古田山開發污染產業。趙建軍介紹,目前所有瓶坯和包裝的材料均是外地采購運輸而來,雖然增加了成本,但是他深知保護好生態環境才是水廠的長久發展之道。
2022年,開化縣在蘇莊鎮派出所成立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候選區錢江源園區生態保護融治中心,該中心依托“林區融治集成應用”系統,整合了多種科技設備,可實現對錢江源古田山區塊的全時段、全覆蓋監測,為守護古田山優質水源筑牢科技防線。
目前,趙建軍的水廠年產達500萬箱,產品主要銷往長三角地區。與此同時,該水廠通過設立共富工坊,為附近村民提供30個就業崗位,實現人均月增收約5000元。
近年來,浙江省公安機關積極構建公安牽頭、相關部門聯動的生態警務機制,守護浙江的生態底色。而開化縣蘇莊鎮,恰是這一機制在基層落地實踐的生動縮影——青山綠水間,茶香與水韻交織,不僅映照著生態之美,也轉化為堅實的產業支撐與真切的民生福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