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解振宇 柯善方)隆冬時節,筆者走訪鎮安縣干佑河沿線的回龍、永樂、云蓋寺、青銅關等鎮,看到河道兩岸的農民正在深翻土地,大棚蔬菜管理,一派繁忙景象。正在蔬菜大棚采摘辣椒的永樂鎮典史村村民寧啟德欣喜地說,“有了水可灌田澆地、建蔬菜大棚,收入增加了”。寧啟德2013年建了5畝大棚菜,分別種有辣椒、茄子、西紅柿,僅種辣椒每畝純收入就達1萬多元。據了解,該村依托小農水工程發展大棚菜30多戶,戶均年收入五六萬元,好多農戶還蓋起了新樓房。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擺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提出了戶均一畝水澆地的發展目標。2009年以來,縣上爭取中省投資5300萬元,整合各類項目資金3800萬元,先后在19個鎮87個村實施工程建設,恢復灌溉面積4萬畝,新增灌溉面積2萬畝。
通過小水項目的實施,4年間,大棚蔬菜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0.5萬畝,年實現經濟收入0.4億元,人均增加收入166元;烤煙生產由原來的0.8萬畝增長到5萬畝,年實現經濟收入1.1億元,人均增加收入458元,實現稅收3200余萬元;茶葉產業由0.2萬畝發展到2萬畝,年增加經濟收入0.3億元,人均增加收入10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