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佳樂 通訊員 張斌
秦嶺南麓,秋意漸濃。在山陽縣南寬坪鎮寬坪街社區的芝麻種植基地,連片的芝麻稈上碩果累累,農戶正忙著收割、打捆、晾曬,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2023年底,寬坪街社區積極籌措資金100多萬元,建成現代化集體經濟油料加工廠,配備16臺總裝機容量90千瓦的榨油設備,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經濟收入15萬元以上。
“現在加工廠已建成芝麻、菜籽、核桃、花生等多條榨油生產線,一年四季不愁原料。”寬坪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施定寶介紹。
為推動芝麻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寬坪街社區同步建成芝麻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從播種、間苗、除草到收割、晾曬,每個環節都優先吸納社區移民搬遷小區的脫貧戶和其他困難群眾參與務工。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工資10萬元,有效帶動了周邊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真正讓更多群眾共享產業發展的紅利。
為充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村集體免費為群眾提供優質油料種子與專業榨油服務,并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收農戶自種油料,激發了農戶的種植熱情。
種植戶宋正海高興地算起了收入賬:“種芝麻能賣錢,流轉土地又能收租金,在村集體務工還能領工資。今年我種了兩畝芝麻,一年下來能增收3000多元。”
為了實現芝麻價值最大化,寬坪街社區不斷延伸產業鏈。通過選料、清洗、炒制、研磨等8道精細工藝,精煉出的芝麻香油原生態、零添加,香醇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青睞。依托“線下商超+社群運營+節慶宣傳+電商直播”多元銷售模式,產品常常供不應求。榨油后的芝麻渣餅也可出售給養殖戶,為村集體再添一筆可觀的收入。
好產品離不開好種子。施定寶發揮農學專業特長,扎根田間地頭,成功選育出適宜寬坪土壤氣候的優質芝麻品種。種植過程中堅決不打農藥,全程施用雞糞等有機肥料,從源頭保障了芝麻的綠色品質。“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老百姓吃上健康放心油。”施定寶語氣堅定。
以“小芝麻”書寫產業“大文章”,寬坪街社區逐步探索出一條“聯農帶農、產業振興”的可持續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