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在整個村莊,干凈整潔的環境令你贊嘆;別具一格的建筑令你耳目一新;產業融合的欣欣景象以及一張張幸福愜意的笑臉,讓人看到中國夢、富裕夢已經在這里實現……而這里卻僅僅是柞水縣18個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
柞水地處秦嶺南坡,以干佑河、金井河兩大水系為主,有川道平地及青秀山巒,有喀斯特地貌及海底海螺化石沉積,有金山糧倉著稱的魚米之鄉、商賈云集的古鎮,獨特的地理環境、優越的生態條件、豐富的人文資源,造就了柞水縣類型齊全、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
近年來,隨著西康鐵路、西柞高速的相繼開通,迅速拉近了柞水與西安的距離,成為商洛距西安最近的縣,“西安一小時經濟圈”、“關天一體化經濟圈”持續發酵。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得天獨厚的鄉村旅游資源優勢,使柞水成為西安市民短線旅游的最佳目的地,西安后花園、西安第二生活區功能逐漸顯現。

今年以來,圍繞建設怎樣一個美麗鄉村、打造怎樣一個個示范點的問題,柞水縣嚴格按照商洛市委、市政府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決定,將美麗鄉村作為秦嶺最美“會客廳”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轉型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首先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破題,分層次、分批次組織縣級領導、鎮村干部、當地群眾赴浙江安吉和桐廬欒川等地,學習經驗,開闊眼界,拓寬思路,最終形成符合群眾意愿、山水產業融合、空間業態組合、人力物力整合四點共識,然后迅速啟動了營盤鎮朱家灣村、下梁鎮石甕子社區、干佑鎮梨園村等18個美麗鄉村的建設。
“以自然景區為依托,按發展鄉村游的理念、模式和形態編制規劃,避免了千村一面、避免了復制。全縣聘請高水準的人才及公司精心、精準定位來做規劃設計,全程指導建設開發,防止了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甚至可以說,一戶一個設計圖紙,一個分區一個建設方案,一條山溝一個規劃版本,規劃設計細致到一條路、一條溪、一堵墻、一棵樹,并配套編制了溝域經濟開發、農家樂集群化發展、特色農產品開發等專項規劃,為朱家灣村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作為包抓朱家灣村的縣級領導,柞水縣縣委書記陳璇如是說。
作為一項全縣精準施策、上下聯動的項目,又是如何來確保高效優質實施的?柞水縣在實際運營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每一個點、線、面上,人們總是能看到市縣兩級書記、鎮上書記忙碌的身影。“市委書記胡潤澤、縣委書記陳璇、縣長姚書祥等領導多次深入包抓點指導美麗鄉村建設,鎮上書記、鎮長和聯村干部更是常年累月下村在一線駐村督促參與建設,完全做到了上下聯動、四級同抓;堅持干部苦幫,明確縣農業局為包建單位,從部門和鎮各抽調10名干部駐村搞建設,做到用真情抓、下功夫抓;堅持群眾苦干,當地群眾投工投勞、投身開發,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異常高漲,做到主動建、搶著干。”柞水縣委農工部工作人員的日記本上這樣寫道。
“正是這些嚴格的考核激勵制度,讓所有干部絲毫不敢懈怠。實行‘月督查、季排名、半年小結、年終觀摩總評’的推進機制,采取鎮、包建單位、參建單位同獎同罰的捆綁考核機制,建立了在參建包建中發現干部、識別干部的‘賽場選馬’機制,確保了建設有勁頭、有力度、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