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房子改得亮又新,水泥路硬化寬又平;垃圾定期有人掃,晚上出門路燈照;發展產業快致富,鄉風文明不停步!”6月14日,商南縣過風樓鎮小栗園村支部副書記羅才章用一段順口溜向筆者介紹新農村建設后他們村的變化。
今年,商南縣對上年度實施的青山鎮青山村等8個新農村示范村實施鞏固提升工程,新啟動過風樓鎮小栗園等3個示范村建設。為活躍村域經濟、發展全域旅游,年初,該縣決定在新農村建設質量上實施“升級”,提出“村莊美、農民富、鄉風好”的品牌化思路,著力打造一批精品村莊。
圍繞村莊美,春季重點實施了項目村道路、庭院、廣場等綠化;清理土堆、糞堆、柴堆和廢棄房屋等,在人口居住集中區設置垃圾箱,配備清運車和環保員,實行垃圾“戶收集、村清運、鎮處理”,實現“面上不見垃圾”;實施改圈、改廁工程,全方位美化村莊,讓村莊“山綠水清天藍”。
圍繞農民富,扶持項目村農民按“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茶葉、油茶、中藥材等增收產業,培養產業大戶。其中,金絲峽鎮梁家灣村將發展農家樂5戶、養殖大戶5戶;湘河鎮地坪村建設羅非魚養殖基地50畝,投放魚苗20萬尾。
圍繞鄉風好,引導項目村積極開展“文明村鎮”“商南好人”“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創建評選,并實行衛生保潔、門前庭院“三包”等制度。扶持11個村按“一心五室”標準,建齊農民教育培訓中心,黨員活動室、衛生室、圖書室、廣播文化室、聯系群眾工作室,組織村民經常開展活動,多層面培育好鄉風。
為保障建設,商南縣財政列支了500萬元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扶持項目村的民居改造、通組入戶路硬化等。落實國土、民政等11個部門分別包扶一個村,一年內須投入不少于50萬元的物資幫扶項目村。鎮村還引導群眾通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推動建設。(李治軍 陳虎 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