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志鑫

“隨著春節臨近,市民網購增多,快遞行業業務量增長明顯。在確保各環節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位的同時,也要保證快遞送達時效。”1月13日,在市快遞分揀中心倉庫內,極兔快遞分揀員彭丹一邊將快遞分揀線上的包裹按區域分揀,一邊向記者介紹。
小包裹體現著大民生。作為承載消費循環的載體,郵政快遞業既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又關聯著一二三產業,連接著生產與消費的兩端,已成為覆蓋面最廣、與人民生活相連緊密的行業之一。2021年,我市郵政快遞業全行業業務收入完成4.12億元,同比增長16.54%;業務總量完成4.38億元,同比增長22.32%。其中快遞業務量完成882.65萬件,同比增長38.95%;業務收入完成1.43億元,同比增長42.20%。這份亮眼“成績單”,標志著我市郵政快遞業與經濟社會融合度的持續提升。我市始終把現代物流業作為推動服務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在體制機制上求突破,在載體平臺建設上下功夫,積極培育壯大快遞物流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物流,現代物流業呈現總體規模快速增長、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2021年,全市現有郵政普遍服務網點137個,網點鎮辦覆蓋率100%,建制村直接通郵率100%,縣級以上城鎮機關當日見報率100%。全市現有快遞企業品牌13家,其中分支機構網點57個,末端網點296個;另有智能快件箱企業1家,設置了20組智能快件箱。同時,倉儲物流也變得更加便捷與智能,讓消費者收到快遞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我市不斷探索發展快遞進村的新思路、新舉措,穩步推進快遞進村工作,由各縣郵政局牽頭將村一級的快遞免費送往各村紅色快遞驛站,切實打通了快遞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們要到7公里外的縣城邊上的
快遞驛站取快件,現在好了,村里有了紅色快遞驛站,家門口就能取快遞。”洛南縣城關街辦羅坡村村民陳濤說。為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市郵政管理局深入開展“快遞進村”市場調研,多點開花、齊頭并進推動“郵快合作”協議落地的實施,建立郵快合作數據每日上報機制,核實并準確掌握“快遞進村”數據,確保“快遞進村”工作走深走實。隨著示范帶動效應不斷放大,全市1094個建制村中快遞進村覆蓋830個,覆蓋率達75.87%。我市持續推進“快遞+”工程,探索農產品進縣市、特色林果外銷、農戶末端配送、農村金融服務等業務,進一步拓展快遞物流產業鏈條,整合市場資源,增加就業崗位,加強與郵政等快遞公司合作,提升農村快遞網點活力。
全市加快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充分發揮村級郵樂購站點作用,提供郵件代投服務,繼續推行“郵政+電商+產業”發展模式,努力推進“一市一品”工程,加快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郵樂購站點465個,依托郵樂購等網絡渠道,線上線下結合,拓寬農產品進城的途徑,增加了群眾的經濟收入。全市郵政快遞企業加強與農特產業、制造業的合作力度,積極培育以“柞水木耳、核桃、藥材、食用菌”為主的本市“一縣一品”項目,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目前,全市郵政快遞企業共寄遞農業特產83.56萬件,其中寄遞核桃10.92萬件,帶動農特產品銷售1115.385噸,總產值2113.55萬元;寄遞制造業商品27.48萬件,帶動制造業銷售488.25噸,總產值304.16萬元。時效進步、服務提升、科技升級,在一系列強有力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我市“互聯網+物流”“物流+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干線運輸、區域分撥、本地配送相得益彰,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物流等產業快速發展,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夯實了堅實基礎。
快遞猶如農村市場的催化劑,在激活農村消費的同時,為鄉村帶去了更多活力,將激發更多人回到鄉村創業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