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媛


成剛看望困難老人

工人在皂素提取結晶車間忙碌

優源公司生豬養殖場
2021年12月16日,由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創業獎”評選頒獎儀式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表彰了“中國青年創業獎”20名以及“科技創新特別獎”“鄉村振興特別獎”“促進就業特別獎”各5名。
受到表彰的青年創業者中,有走在科技前沿、投身科技創新的先行者,有參與鄉村振興、扎根基層的實踐者,有帶動殘疾人創業就業的領路人,也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帶頭人……他們在各自領域深耕細作、開拓創新,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創造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受表彰的20名“中國青年創業獎”當中,有一位年齡最小、來自商洛大山深處、把夢想扎根家鄉的憨厚小伙。提起他,山陽縣漫川關鎮十里八鄉的鄉親都知道,他既是一個熱愛科技創新、敢于攻關、善于創業的好小伙,也是一個熱衷濟貧幫困、充分發揮基層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好黨員。他就是今年28歲的成剛,是金川生物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黨支部書記兼園區副主任、商洛優源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趁著年輕,就應該好好拼一把
寒冬時節,記者走進位于漫川關鎮的金川生物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廠房林立,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
生產車間里,黃姜被清洗、除雜、破碎、壓濾后,分離出有效纖維,提取出淀粉,剩下的漿液通過發酵、壓濾、酸解,再把廢酸回收二次利用,剩余廢酸和皂素半固體漿液混合后進入反應釜,經過高溫化學反應后,最終形成皂素半成品……
成剛待在實驗室里,正在查看工作人員進行生豬PCR(病原)檢測。
跟隨成剛的步伐,記者跑遍了金川生物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看到了一個集黃姜皂素清潔生產、茶葉種植加工、生豬繁育養殖、無公害飼料生產、生物天然氣、光伏發電等全產業鏈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園。
“我很慶幸,當年義無反顧地回鄉創業,和父親創辦的公司一起成長。”成剛笑著說。
成剛出生于漫川關鎮水碼頭村,從小到大,看到鄉親們日復一日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面朝黃土背朝天”,卻仍然擺脫不了貧困、過不上富裕生活的困境。長大之后,他總是在思考,怎樣靠自己的能力擺脫這種困境,然而自己又能做到嗎?
2015年8月,大學畢業的成剛不顧親朋好友勸說,毅然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
“趁著年輕,就應該好好拼一把!”成剛鼓起勇氣,帶著知識和夢想回到了家鄉。
成剛的父親成傳德致富不忘幫鄉親的事跡早已在當地廣為流傳,他理解兒子回鄉創業的良苦用心,就全力支持他。
為了更好地做出創業決策、促進企業發展,成剛在父親創辦的公司里從基層崗位開始歷練,他在干中學、在學中干,不斷地打磨、提高自己。
“剛回來的時候,從會計干起,專業對口,覺得一切都很順利,也沒有什么壓力,工作得心應手。可我在公司生產、發展方面是個‘門外漢’,待得時間久了,逐漸覺得公司的制度章程、經營理念、工藝流程等都有不規范、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再加上民營企業資金短缺,市場發展大環境不好,壓力一下就大了。”成剛說。
2016年,成剛決定到西安交大繼續深造學習經濟管理專業。通過這次充電后,他的思想和理念有了質的飛躍,他把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帶回企業。他深刻地意識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會越來越好,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不斷摸索和理順思路的過程中,成剛不像以前那么迷茫,但他的一些想法和父親成傳德以及公司里的前輩們產生了意見分歧。
“有思想上的碰撞是一件好事情,創業最重要的是思維模式。”成剛說,“年輕人創業的優勢在于更容易吸收先進的理念。”
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時不我待
經過在大項目策劃論證、科研攻關、建設施工、產品營銷等崗位的磨煉,隨后又經過反復考察考驗,成剛接過創業接力棒,擔任金川生物產業園黨支部書記兼園區副主任、商洛優源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有了更廣闊的平臺,也意味著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有兩個關系到產業園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擺在了成剛面前,一個是金川生物產業園骨干企業金川封幸的100噸黃姜皂素清潔生產技術工藝,經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等科研機構多年合作,一舉攻克了被稱作世界難題的黃姜皂素清潔生產工藝。難題攻破,技術成熟,技改成功,但不能停留在100噸產能上,必須把產能擴大到1000噸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另一個問題是把黃姜皂素清潔生產產能擴大到1000噸后,每年要回收1.55萬噸左右的黃姜淀粉、2.8萬噸左右的黃姜纖維素,回收的這兩大資源怎么利用,這是必須要著手消化的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得以順利解決,金川生物產業園就會進一步“活起來”“強起來”,更快地邁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金川封幸公司副總經理雷擋鵬說:“要把100噸黃姜皂素清潔生產線擴大到1000噸,不僅僅是把原生產線同比例放大那么簡單,好多技術路線需要完善調整,好多技術工藝需要組合集成。”成剛想到,這既需要專家團隊的支持,更需要企業技術骨干團隊的參與,才能真正通過“產學研”有機結合,為企業培養一支“永遠不走”的技術支撐團隊。為此,成剛在企業內部擇優選擇了10名技術人員,他帶隊,堅持與專家團隊一起吃住在技術攻關一線,一絲不茍地對待每一個實驗流程,反復驗證每一組實驗數據。不懂的地方,他主動向專家請教;有爭議的地方,他堅持用實驗結果說話。歷經12個月,他們終于在2016年10月取得1000噸黃姜皂素規模化清潔生產的重大突破,使金川封幸公司1000噸黃姜皂素生產產能穩定釋放。
在突破1000噸黃姜皂素規模化清潔生產關鍵技術工藝的過程中,公司先后榮獲兩項中國發明專利和1項“商洛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公司所生產的黃姜皂素通過“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體系綜合認證。
2017年以來,金川封幸公司年均直接帶動山陽種植黃姜20萬畝,涉及農戶10萬戶,戶均2畝、年增收3000元以上,公司帶動周邊貧困戶就業300多人,戶均年增收4萬元以上。
未來可期,奮勇拼搏不負時光
第一個問題經過“一番風雨”和“鳳凰涅槃”,成功予以解決,更加增強了成剛解決第二個問題的信心。
在解決第二個問題的過程中,成剛帶領的技術團隊嘗試提取酒精、加工粉條等,卻均以失敗告終。通過反復比較,他們認為用來加工飼料是一個再利用的好途
徑,但與玉米等淀粉黃金配比是一個難題。
成剛始終堅持“清潔生產、循環利用、高效發展”的原則,緊緊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高點規劃,分步實施。他本著“零排放,零污染”的理念,積極尋求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聯合建立黃姜淀粉豬飼料配比實驗室,反復試驗出了黃姜淀粉與玉米淀粉混合生產豬系列飼料的黃金配比。
黃姜淀粉加工飼料黃金比例配方一出,就能測算出要再利用1000噸皂素清潔生產回收的1.55萬噸黃姜淀粉和2.8萬噸黃姜纖維素,需要建設多大規模的養豬場。隨后,優源公司在漫川關水碼頭村五里坡規劃實施了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園項目,對黃姜皂素清潔生產廢棄物——黃姜淀粉和纖維素進行循環再利用,建設 6萬噸飼料加工廠、存欄1萬頭種豬繁育場、
年出欄20萬頭商品生豬養殖場、12兆瓦屋頂光伏發電,配套建設生豬養殖環保設施——3萬立方米的大型生物天然氣和10萬噸有機肥項目,構建集飼料生產、生豬養殖、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生產空間立體使用的循環產業鏈,實現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多產融合、變廢為寶。
企業發展壯大,成剛不忘帶領家鄉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倡導下,產業園黨支部與水碼頭村黨支部達成了“村企共建”協議,公司年收購黃姜9萬噸,帶動農民種植黃姜收入2.7億元。
1月10日,52歲的水碼頭村村民程先進在地里挖黃姜。“眼下正是挖黃姜的季節,我們趁著冬閑時間挖黃姜。我20多年前就開始種黃姜了,金川封幸公司來了后,帶動我們全村人種植黃姜。我現種了五六十畝黃姜,挖出來就被公司全拉走了,根本不愁銷路。去年收入十幾萬元,日子過得有盼頭!”程先進笑呵呵地說。
水碼頭村副支書闞紹銀告訴記者,目前,除從事工商、運輸、建筑等行業外,村里剩余的300多名勞力已全部在產業園就業,由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年收入也很可觀。闞紹銀說:“成剛這小伙子踏實肯干,為人真誠,經常給村上捐資捐物,還經常去看望患病的老人,大家都喜歡得很呢!”
說起此次榮獲“中國青年創業獎”,成剛害羞地說:“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一個大山里的企業,與大城市的許多企業比起來,還是處于弱勢。對我來說,這次獲獎對我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勵。唯有繼續堅持科技創新賦能發展,不斷推動產業鏈優化升級,切實提高抗風險能力,竭力做大做強企業。在發展壯大企業的同時,企業有責任帶動更多的群眾持續增收,讓大家一起過上更好的日子。未來可期,奮勇拼搏、不負時光,這是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