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城市管理“四微舉措”述評


本報記者 張志宏
秦嶺最美是商洛,青山綠水園林城。被譽為“中國氣候康養之都”的商洛市,近年來城市面貌實現了從大變樣向換新顏的華麗蝶變,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秦嶺南麓,熠熠生輝。
如果說這樣的變化是商洛的一個重要實力表現的話,那么,商洛城管推行“四微舉措”做法,則是管好商洛中心城市的重要秘訣。
■“四微舉措”是啥
城市管理的目標是“讓城市更美麗”“讓市民更滿意”。市城市管理局通過三年的積極探索,2020年12月提出以微服務、微改造、微變化、微創新為內容的“四微舉措”。
微服務,就是將群眾需求擺到工作首位,提供細致、熱情、周到、便捷的服務;微改造,就是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以微改造“繡花”功夫,精雕細琢,精心實施一批“微項目”,花小錢“小修小補”、以工匠精神抓改造;微變化,就是持續從小事抓起,不斷提升品質;微創新,就是從城市管理的理念、思路、方法、措施和體制上不斷推陳出新,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
■“四微舉措”的具體做法
實施了一批“微項目”,公園與居住小區之間“腸梗阻”打通,“臟亂差”的河堤路變成舒適的健身步道;高標準建成丹江南岸河堤路健身步道及丹江立交橋下幸福廣場,成為全市人民網紅打卡地;和平村、文衛路兩條連接環城北路道路破損路面維修、市影劇院公廁改建、中心廣場音樂噴泉提升、金源二路通信巷人行道提升以及10多條道路路燈改造等,有效解決了市民關注多年未能解決的問題,讓市民生活更加舒適安心。
全力推進“十萬苗木扮鶴城”“十萬花卉香滿城”專項行動,在市區20多條主要街路實施增花添彩補栽補植,形成了“季季有花、四季常青、有路有綠、有綠有蔭”的道路綠化新格局。同時,為有效鞏固來之不易的創園成果,積極探索城市公共綠化養護政府購買服務,先后分兩批將市區28條道路及8處公園、廣場、街頭游園共計約40萬平方米公共綠化養護推向市場,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形成了城市公共綠化科學、規范、有序、精細養護新局面,顯著提升了綠化養護水平和質量。
市區公園公廁先后增加了烘手機、免費抽紙、熱水龍頭、綠植及文化裝飾,讓上廁所變成舒適的體驗;積極引進投放共享電動自行車2000輛,緩解了城市道路擁堵,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后“一百米”問題;大風天氣預警、門頭牌匾設置明白卡,讓戶外廣告業主及設置門店招牌的商戶不再“燈下黑”;城市道路開挖占用審批,線上線下只跑一趟等等。通過工作的改進、服務的提升,溫暖了市民的心,讓大家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微服務”中感受到穩穩的幸福。
■“四微舉措”告訴我們什么
“四微舉措”,從工作內容看,不但善于建設一座城市,而且善于管理一座城市;從本質上講,是把人民群眾裝在心里。微服務這一載體過程,實質上就是當好群眾滿意的“城市管家”和市民“貼心保姆”的過程。
不可否認,微服務讓城市管理更加接地氣、更加有溫度、市民更歡迎。微改造緊緊抓住群眾關心的問題,顯然是從群眾中來,為人民群眾著想。微變化則不貪大求“洋”,而是從實際出發,從細微處入手,這樣的變化并不是很明顯,但市民能感知,市民看得見,可以增強市民的幸福感。
把市民裝在心里,小事不小,小事見精神,小事顯情懷。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只有不斷創新,才有高質量發展。值得關注的是,商洛城管創新著眼于“微”,做好了每一個細節,這樣精益求精,何愁事業不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說:“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毫無疑義,商洛城管就是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正是這樣默默地工作,才提高了鶴城的“顏值”,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民生答卷”。據悉,他們的“四微舉措”做法,已得到省住建廳的充分肯定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