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活動綜述


山陽縣5G設備電源適配器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作業。
本報記者 劉媛 李小龍
項目建設新潮涌,躬身實干氣象新。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全市上下圍繞打造“一都四區”目標,堅定不移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齊心協力、苦干實干,有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了高質量項目支撐。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高于全省平均13.6個百分點;到10月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5%,高于全省平均17.1個百分點,保持全省第二的位次。
11月24日至27日,一年一度的重點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活動圓滿舉行。三天半的時間里,市委書記鄭光照帶領市級四套班子領導及各縣區、商洛高新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全市的24個重點項目進行了觀摩。
觀摩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行程緊湊,既是一次盤點成績、查擺問題的工作總結,也是一次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經驗交流,更是一次現場答卷、現場閱卷的考核驗收。大家邊走邊看、邊評邊議,學經驗、找差距,比項目、理思路,聚合力、增干勁,激發了比學趕超的精氣神,凝聚起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的澎湃動力。
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關乎全局、惠及長遠。
這次觀摩活動,大家實地見證項目建設競相發展的喜人景象,集中檢閱各縣區、商洛高新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的成效。所到之處,一個個帶動力強的項目拔地而起,一個個前景廣闊的產業正在加速成長。
本次觀摩的24個項目,總投資28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8.9億元,其中畝均產值過千萬的項目有10個,畝均稅收超50萬元的項目有13個。這些項目中,既有新建,也有續建,涵蓋了特色農業、中醫中藥、旅游康養、延鏈補鏈等方面,生態化、集約化、融合化、循環化、高端化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附加值提升的項目越來越多……
走進環亞源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產業園,廠房林立,車輛穿梭,處處充滿“三線建設”文化元素。車間里,工人加工打造的精銅系列產品和稀貴金屬工藝品大氣精致,引得大家駐足觀賞。該項目圍繞“千億產值、百億稅收”目標,充分利用廢舊廠區,融合打造有色金屬全產業鏈,發展工業旅游,全省獨一無二,畝均投資923萬元,年畝均產值9823萬元、畝均稅收982.3萬元,解決就業1000人。
商州區鋅冶煉廢渣綜合回收貴金屬技改項目建立了完善的資源綜合利用體系,采用先進數字控制系統,通過富氧工藝,高效處理10多種鋅冶煉廢渣,有效將工業廢渣“變廢為寶”。
柞水縣盤龍藥業綜合制劑與提取強鏈項目順應國家大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瞄準后疫情時代健康市場機遇,有效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建成后年中藥材處理能力由800噸擴大到4000噸,年產值由10億元擴大到50億元以上,延伸補強了產業鏈條,豐富了產品供給,生產效益和附加值大幅提升。
這些項目充分彰顯了各縣區和商洛高新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積極探索生態化、集約化、融合化、循環化發展之路,有效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相統一。
聚力打造“一都四區”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圍繞打造“一都四區”目標,堅持以作風建設為主線,把高質量發展、追趕超越、爭創一流貫穿始終,提高項目建設質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換擋提速。
市委提出的打造“一都四區”,為商洛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凸顯了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需求的協調統一,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互為一體的有機整體,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
各縣區和商洛高新區堅持規劃項目化,立足資源稟賦、明晰目標路徑,謀劃實施了一批康養旅游、健康食品、健康醫藥類項目,夯實了打造“一都四區”的堅實基礎。
這次觀摩項目中,有11個項目與“醫、養、游、體、藥、食”融合發展的康養產業體系聯系緊密。
鎮安縣侏羅紀夢幻世界項目惟妙惟肖的情景再現、美輪美奐的景觀布置,以穿越侏羅紀時代為主線,集游樂觀光、穿越體驗、科普研學、休閑度假、綜合服務為一體,主要建設門戶接待區、主題度假酒店、冰川水世界樂園、文化體驗區、大型游樂區、運動拓展區、特色餐飲街區等七大功能區,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特色化康養旅游發展之路。
丹鳳縣新雨丹中藥材科技產業園、商南縣霄龍中醫藥健康產業園等項目,依托商洛道地藥材優勢,對選種、育苗等環節實施全鏈條管控,從源頭上確保藥材品質純正,在中藥材收儲以及精深加工方面持續發力,帶動群眾持續增收,進一步凸顯了“秦嶺無閑草、商山多仙藥”的美譽,為推動建設“中國康養之都”提供了有力支撐。
園區承載集群化發展
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孕育了跨越發展的新希望,激活了后發崛起的“新引擎”。
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是落實新任務、融入新格局的內在要求,是破解難題短板、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打造“一都四區”、加快追趕超越的現實路徑。
今年,我市出臺的《商洛市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二十條措施》,為努力打造區域特色鮮明、資源配置高效、專業分工明確、產業鏈條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集群指明了方向。
山陽縣2000萬片智能觸摸屏項目延鏈作用強、綜合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公司擁有11項發明專利,其在觸摸屏和電容式觸控顯示一體化模組核心技術的積累上走在了行業前列,為實現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比亞迪單晶硅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3個月,項目僅一期投資已達10億元,對于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打造光電產業“硅谷”具有重要意義,是商洛高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轉型區的
有力實踐。
丹鳳縣西部生態智能家居產業園二期項目運用“互聯網+”尖端科技,打造產品不落地智慧生產線,設計中心定制下單,中控平臺智能分配,RGV車制導配送,流水線一次成形,機器人分揀包裝出貨,完全打通各生產環節,形成了“廣州研發、西安設計、丹鳳制造、全國暢銷”的產業化發展新格局。
鎮安縣漢白玉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對標礦業發展“五化”建設標準,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實現了全產業鏈開發。商州區萬噸油庫項目作為陜南地區最大的國家二級油庫,顯著提升了全市能源儲備能力。
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新興產業不斷涌現。各縣區和高新區強力聚合各類資源要素,大力促進園區集聚發展,合力布局產業項目,補齊建強產業鏈條,培育壯大鏈主企業,竭力推動形成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的發展新格局。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唯有握穩鞏固脫貧的“接力棒”,才能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撐。
各縣區和商洛高新區緊盯脫貧成果鞏固和拓展,因地制宜謀項目、因勢利導建項目,促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培育脫貧地區內生發展能力,帶動群眾就業增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進一步夯實了鄉村振興基礎。
洛南縣100兆瓦光伏農業與觀光旅游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從招商、落地、建設到投產僅用時8個月,已成為陜南最大的光伏示范項目,其發揮立體優勢,形成“地上發電、地面農業、場區觀光”的三產融合模式,為所在地4個村每村年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0萬元,農民可獲得每畝年650元土地租金,帶動周邊1500多人從事勞務活動,人均年增收3000元。
山陽縣和豐陽光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商南縣智慧農業食用菌產業園等6個食用菌產業項目,聚焦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為產業振興提供了強力支撐。5G設備電源適配器項目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輻射帶動大批群眾就近就業、穩定增收。柞水縣梨園三產融合項目深度挖掘民俗底蘊、文化傳統和鄉村元素,深入探索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秦嶺山水鄉村,成為大家關注的亮點項目。
創新驅動釋放強勁動能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創新中崛起,在探索中奮進。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戰,實干快干,科技創新工作捷報頻傳。
秦創原(商洛)創新促進中心成立并揭牌,投入秦創原專項建設資金1300萬元;與西安交大、西咸新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建“飛地孵化器”和“飛地科創中心”;聘請張宏福等7位“兩院”院士擔任秦創原平臺專家顧問;全市11家企業與西安交大等8所高校達成校企合作意向;我市“秦創原”建設工作在機構設置、區域協同、校地校企合作、品牌宣傳與培訓等方面走在全省各地市的前列……
各縣區和商洛高新區認真落實科技創新、數字賦能要求,積極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促進產業發展動能換擋升級。
商洛高新區新材料電池產業園項目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生命線,與西安交通大學西部創新港合作建設商洛研發平臺,西安交通大學徐友龍教授帶領32名科技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與海恩公司共建新材料電池研究院和實驗室,研發13項專利,進一步強化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商南縣天元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擁有7項專利技術,通過了多項汽車行業質量體系認證,填補了西北地區高壓汽車進排氣管產業的空白。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回首來路,我市重大項目建設的畫卷起筆不凡,落子精彩。立足當前,全市上下正以只爭朝夕、馬不停蹄的精神狀態,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步伐。
著眼全國看商洛,站在未來看現在。作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個論英雄”爭一流、奪紅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舉辦這次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現場觀摩,在全市進一步樹立了爭當先進、爭創一流的意識,大家正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按照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的部署要求,加快打造“一都四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挺起堅實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