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方立

1949年12月15日,商縣人民群眾慶祝商洛分區暨陜西全省解放大會現場。(資料照片)

1989年北新街彩電推銷點。改革開放后,商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曾憑票供應的家電進入尋常百姓家。

1992年5月1日,80多名駐陜外國專家來商考察交流。

2009年3月9日,丹鳳縣竹林關高速公路立交。2007年1月,包茂高速西安至柞水段建成通車,我市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隨后5年時間里,滬陜、福銀等高速商洛段相繼通車,我市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409公里,2012年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縣縣通高速”。

2017年6月15日,山陽縣蓮花茶園。近年來,商南、山陽、鎮安、丹鳳大力發展茶產業,有力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2021年5月17日,人在畫中行。近年來,我市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等多項榮譽,商洛城市更加有品位,市民生活更加有質感。

2019年10月26日,商洛秦嶺名貴菊花園。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商洛發展生態旅游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1年4月16日,脫貧攻堅發展產業的典型村——柞水縣金米村發展面貌日新月異。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考察期間來到金米村,夸獎金米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
說起商洛百年發展,厚重的歷史自然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表述,記者只能從現有的資料和采訪中尋找一些脈絡。
據《商洛地區志》載:1921年春,山陽縣知事路大遵發布公告,剪除男子發辮,男子蓄發大減。春,鎮安縣三月降黑霜,麥苗枯死。是年,商南縣多災,莊稼歉收,匪患、盜賊四分之起,百姓離鄉背井。雖然只是大事簡記,但足以反映出百年前的商洛狀況。1923年陜西省郵局調查戶口中,商洛當時人口108萬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20多年里,商洛災荒頻繁、匪患嚴重,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期間,我黨在商洛建立組織,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活動;紅二十五軍等多支隊伍轉戰商洛,極大地發展和壯大了革命力量。1949年12月,商洛所轄縣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商洛緊跟全國建設步伐,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商洛經濟社會得到極大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變化明顯,封閉落后、山大溝深不再是商洛的代名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隨著國家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加快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等重大戰略的縱深推進,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推進陜南綠色循環發展、積極推進西商融合發展,加之西十、西康高鐵即將開工建設,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機遇大于挑戰,信心大于壓力,我們要準確識變、科學求變、主動應變,上下一心、凝心聚力推進商洛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貢獻商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