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首站就到了商洛,給予全市人民極大鼓舞。一年來,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統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黨建領航,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走好文旅活市戰略路徑,聚力文化商洛建設,培育大旅游產業增長極,“文化綠洲”“戲劇之鄉”的牌子越擦越亮,“中國氣候康養之都”的名片越傳越廣,“秦嶺最美是商洛”的美譽越唱越響。
學習貫徹工作持續走深走實
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扎實開展“牢記囑托·奮進商洛”黨建主題活動,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以文化自信為根基,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奮力推動文化商洛建設和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商洛市委召開四屆九次全會,將文旅活市列入商洛四條發展路徑之一,將“大旅游”作為一大產業增長極進行培育,提出要深挖文化等四大潛能,打造“一區三走廊”全域旅游格局等一系列戰略部署,對新時代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賦予了新的發展定位,具有里程碑意義。商洛市委、市政府組織召開了歷年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全市文化文物工作大會,安排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文化文物工作。先后制定出臺《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文化商洛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全市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辦法》等文件,編撰印發《習近平關于文化工作論述摘編》,推動了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在商洛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文藝精品創作異彩紛呈
牢記“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自覺擔負文化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創新思路理念,多措并舉推進,奮力譜寫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精彩篇章。積極發揮國有文藝院團引領作用,聚力打磨唱商洛、演商洛、畫商洛、寫商洛的精品力作,商洛花鼓《情懷》入選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展演劇目,榮獲第九屆陜西省藝術節最高獎項——文華優秀劇目獎和優秀編劇獎、優秀音樂獎、優秀表演獎,成為近年來我市首次登上央視戲曲春晚的劇目。商洛花鼓《屠夫狀元》、商洛道情《紅色娘子軍》等精品劇目完成復排,反腐倡廉題材漢劇《程豫》納入2020年全省重點劇目創作計劃名單,大型漁鼓山歌劇《紅色谷子溝》完成劇本創作。
公共文化服務量質雙升
堅持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前提和基礎,按照“打基礎、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的思路,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實現市、縣區全覆蓋,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全市首家、陜南最大的智慧城市書房建成開放,具備免費閱讀等十多項便民服務功能的首家城市驛站投入使用,市圖書館入選全省首批“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云圖有聲”“書畫云課堂”等數字文化資源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我市縣級應急廣播體系全部建成,成為全省唯一實現全覆蓋的市。開展“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2500多場次,組織國有文藝院團深入貧困村開展慰問演出500多場次,舉辦首屆“秦嶺原鄉商洛年”線上線下活動319場次,文化過大年、云端享年俗為牛年春節營造了濃郁的節日氛圍。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卓有成效
堅持把高標準精心守護、永續傳承歷史文脈作為重要政治責任,讓千年文物活起來、文化興起來。加快編制“十四五”文物事業發展規劃,制定出臺《商洛市(洛南縣)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啟動革命文物及改革發展見證物征集工作,普查登記革命文物200多處,新定級珍貴文物119件。加快實施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完成古建類文保單位的保護維修7處,加強文物“三防”建設,嚴厲打擊文物違法犯罪行為,筑牢了文物安全防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對16個非遺項目進行了“拍攝錄記”搶救性保護,完善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名錄體系,新增市縣級非遺項目59項,納入國家非遺扶貧項目庫重點項目3個,命名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9家(其中5家獲省級命名)。成立市地方戲曲研究院,傳承發展商洛花鼓、商洛道情兩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商洛花鼓入選《中國戲曲劇種全集》,洛南草編、紅陶人頭壺等一批非遺和文博商品深受歡迎。
大旅游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
始終把培育大旅游產業增長極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組建大旅游產業專班,建立定期會商、專項考核、項目推進等工作機制,出臺了《實施“文旅活市”戰略加快發展大旅游產業的實施意見》《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商洛市大旅游產業增長極專項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柞水縣已獲得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命名,商南縣獲得了省級命名,山陽縣通過省級驗收,商洛市榮膺“中國最佳康養休閑旅游市”稱號。按照打造千億級大旅游產業的總體目標,緊盯“一區三走廊”全域旅游格局,精心策劃文旅項目13類330個,17個文旅項目納入全省萬億級重點項目,市游客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市級文化旅游商品孵化基地對外運營,“喬果麗·喬果麗植物彩妝”等4款商品在2020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中獲得1金2銀1銅的歷史佳績。聚力建設精品景區、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三大會客廳”,天竺山入選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金米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并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牛背梁成為西北首個“國際慢城”,終南山寨獲評“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丹鳳棣花社區、洛南南溝社區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陽城驛晉升國家4A級景區,倉頡小鎮等3家景區獲3A級命名,丹鳳毛坪村、洛南北斗村、商南王家樓村躋身陜西省鄉村旅游示范村,評定市級紅色旅游基地5個、四星級農家樂6個、最美旅游公路7條、特色民宿14家、特色文旅商品4件、優秀旅游商品研發企業8家、優秀文旅扶貧企業15家。
文化旅游影響力顯著提升
全力打造“秦嶺最美是商洛”城市品牌,提升商洛對外影響力,唱響“在大秦嶺行走、為商洛美停留”文化旅游新名片。創新舉辦中國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和網絡招商推介系列活動,聘請賈平凹、陳彥、孫皓暉、單霽翔、魏小安、宋瑞等6位專家學者擔任商洛文化和旅游發展顧問,并視頻推介商洛;聘任周澎、李思宇等商洛文化旅游特邀宣傳推廣大使10名,創作推出《遇見商洛藍》等精品宣傳歌曲。“一機游商洛”智游服務平臺全新上線,商洛文旅惠民年卡面向全省發行,“秦嶺號”——商洛旅游專列開通運行。策劃舉辦“山花爛漫商洛行”“秦嶺避暑商洛游”“秋賞秦嶺紅葉季”“秦嶺原鄉商洛年”四季主題營銷活動,“抖動商洛”網紅大賽點擊量突破1.7億次,商州金鳳山、丹鳳桃花谷春景三次登上央視,成為網紅打卡地。2020年第四季度全市接待游客人數恢復往年同期水平,2021年一季度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70%、587%。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將牢記殷殷囑托,矢志奮勇前行,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黨史學習教育和“牢記囑托·奮進商洛”黨建主題活動為載體,堅定不移走好文旅活市路徑,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貢獻商洛文旅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