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云


1月6日,在全國優秀農民工和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大會上,有25名農民工獲評“全國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從江蘇省返回丹鳳縣巒莊鎮投資興業的蔡坤龍就是其中一員。
蔡坤龍很樸實,如若有人叫他一聲“蔡老板”,他會謙虛地直擺手,連連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帶領鄉親們一同致富,為家鄉的發展添磚加瓦。
與蔡坤龍相關的標簽還有:老黨員、丹鳳縣第二屆最佳退役軍人、退役軍人創業示范戶。在2020年5月17日,他的公司還被丹鳳縣殘聯評為助殘脫貧工作先進單位。
蔡坤龍白手起家,在江蘇省打拼10多年,好不容易才扎下根來,娶妻生子,買房買車,創辦的企業年營業額達1個億,他怎么就能舍下這些,獨自回到相對落后的丹鳳縣巒莊鎮,再次從零開始?3月10日,記者聯系到正在商州幫政府有關部門與江蘇省的企業商談投資事宜的蔡坤龍,趁他工作間隙,一探其中原因。
蓄積力量 越挫越勇扎根江蘇
蔡坤龍是一名70后,在丹鳳縣巒莊鎮河口村長大。過慣了苦日子的他,反而激發了他頑強不屈的意志力。
1992年,蔡坤龍應征入伍,3年后退伍。他開過飯店,做過房產中介,搞過工藝品雕刻,倒賣過二手車……均以失敗告終。
提起蔡坤龍,鄉親們直搖頭:“蔡坤龍這個小伙,不成器!”
改變發生在2003年,這年春節,蔡坤龍在和朋友閑聊時,聽說江蘇省的海產品生意好做、能賺錢,一顆創業的種子就此埋下。“我幾經詢問,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海產品生意還沒有形成規模。”蔡坤龍覺得,這正是一個商機,就把想法告訴了家人。但是在那時,家里既拿不出錢,也沒人支持他去創業。
幾個月反反復復的思考后,蔡坤龍下定決心,辭去西安的工作,滿懷憧憬和向往,獨身一人來到陌生的沿海城市——江蘇省連云港市。他從一名普通的海產品推銷員做起。“剛開始時,連續幾天都沒有推銷出去一件產品。”但他并不灰心,迅速吸取經驗,在許多熱心人的幫助下,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在陌生的城市站穩了腳跟。
2008年,蔡坤龍在丹鳳縣成立龍海食品有限公司,與西安市人人樂、麥德龍建立合作關系。2010年,他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成立了綠洲食品有限公司,通過生產、加工、預包裝、運輸海產干制品等一條龍服務,給華潤蘇果、時代超市供貨。
“自己致富了,但想起老家的經濟、交通、信息上都落后很多,就想著能不能帶動更多的家鄉人掙錢,為家鄉發展作點貢獻。”他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在江蘇省揚州、淮安、連云港市以及浙江省杭州市等地成立“丹鳳服務站”,積極組建黨支部,把黨支部活動中心當成團結務工人員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目前,丹鳳縣共有七八十人通過這個平臺,在蔡坤龍的幫助下到江浙一帶創業。
“只要誰想做,我就把錢借給他,讓他放開了去做。”蔡坤龍說,對每一位來江蘇省謀生的家鄉人,他都鼎力相助。現在,其中很多人在江蘇省買房、買車、娶妻,徹底改變了原有的生活。看到這些,蔡坤龍由衷地感到高興。
回鄉創業 優先招收殘疾人就業
江蘇省的生意順風順水,蔡坤龍根本沒想過回鄉創業。
2017年,丹鳳縣全力以赴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當時的鎮黨委書記以父母官的名義聯系到我,誠懇邀請我回來,給家鄉做點事。”蔡坤龍有些動搖了。
一年夏天,蔡坤龍回鄉探親,驚訝地發現家鄉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6年時,在老家用手機還沒有信號,現在手機有信號了,電也正常了,有人家的地方全通了水泥路。”蔡坤龍還發現,有兩個從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以前窮得連媳婦都娶不起,現在也都有了房,聽母親說這是國家給貧困群眾分的易地搬遷房。
“看政策這么好,我就更想回來了。畢竟對生養自己的地方還是最有感情,葉落歸根嘛!”蔡坤龍認真分析了一下,雖說巒莊鎮還是遠遠趕不上江蘇省的許多地方,但它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有很多閑置勞動力,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如果好好籌劃,必定能做出一番事業。
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后,蔡坤龍又一次從江蘇省回到丹鳳縣巒莊鎮。這一次和他同行的還有幾名在江蘇省共同奮斗過的同鄉。“他們每一個人年收入都有幾十萬,愿意和我回來發展,讓我更有信心了。”蔡坤龍說,可是到底該選擇啥項目呢?他苦苦思索,三天三夜沒有睡好覺。
蔡坤龍決定先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玩具及四件套加工開始做起。縣、鎮、村領導干部表示大力支持,還將鎮上老糧站的院子收拾出來給他們做廠房,房租由鎮糧站和縣就業局各補貼一部分。
經過簡單改造,買來機器設備,場地算是有了,雖然簡陋,卻承載著蔡坤龍全部的希望,“廠子里每一根電線都是我親自組的,我要看著它逐漸壯大。”
建廠時,一個50多歲的光棍漢經常來找蔡坤龍閑聊。“接觸過程中,我了解到他一只眼睛失明,也沒有收入來源,主要靠政府發放的‘補助’生活,就問他想不想來廠里上班。”此時,蔡坤龍發現巒莊鎮有不少弱能勞動者,他們出門打工無望,在家無工可打,“何不把這些人吸收進廠,一方面滿足用工需求,一方面也能為政府減輕負擔。”
2018年12月18日,丹鳳縣龍繪雨丹工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緊接著分兩期開展免費技術培訓。參訓人員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群眾4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59人。
蔡坤龍給所有殘疾人辦理了工資卡,保障他們能自由支配收入。“他們在我的工廠上班,我就要盡到一個監護人的職責。”其中,工人徐某某患有先天智力障礙,從不知道收拾自己,蔡坤龍就給她定下規矩:早上起來要刷牙、洗臉,晚上睡覺前洗腳,平時要講究衛生。“但也從不嫌棄她,吃飯在一起,平時想吃啥,就去超市給她買。”這樣有溫度的管理模式,讓大家心里暖意融融,干起活來更有勁頭。
2020年初,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蔡坤龍的企業停產數月,接手的訂單相繼取消,虧損嚴重。“過年也沒回江蘇,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廠房,令我感動的是,文化不高的妻子在親戚群發消息鼓勵我說:‘沒事,你放手去做,即使失敗了,你經歷的也是別人沒有的。’”
蔡坤龍當即立下誓言:就算有再大的困難、再大的挫折都不能怕,即使老死在巒莊鎮,也要把事情做下去。
描繪藍圖 要做鄉村振興帶頭人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蔡坤龍的公司也開始正常運營。
蔡坤龍感覺一個項目太過單薄,就結合當前倡導的綠色循環發展模式,確定了一個更長遠更宏大的投資意向:一、繼續加工玩具、四件套;二、利用巒莊鎮優質的山泉水和古法釀酒技藝,生產加工礦泉水、租撂荒地種糧釀酒;三、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釀酒的酒糟加工成飼料發展生態養殖;四、發展農特產品加工及農村電商,把山里的土特產送到千家萬戶;五、盤活農村閑置房屋、農田,開展民宿、康養、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等多元化經營,帶動更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社參與分紅。
蔡坤龍說,目前玩具加工、年產700噸的礦泉水生產線和古法釀酒均已正常投產,占地3000平方米的標準化養殖場正在加緊建設,現已購入馬頭羊300只,電商團隊和網絡平臺也已搭建即將運營。
談及當下,蔡坤龍既滿懷希望,又充滿壓力。“晚上躺在床上總要想,今天有哪些沒處理完的事,明天要去做什么,方方面面都得考慮到,晚上12點之前基本沒睡過覺。”令他寬慰的是,當地政府一直在幫扶小微企業。在他資金困難時,丹鳳縣就業局送來了50萬元的貼息貸款,解了燃眉之急。他所做的事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認可,先后被認定為丹鳳縣就業扶貧社區工廠、雨丹勞務協作就業扶貧基地、商洛市就業扶貧示范基地、丹鳳縣助殘脫貧先進單位。
“黨和政府給予我如此高的榮譽,我更要把產業發展好,這不再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種責任和擔當。作為企業,有義務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貢獻一點微薄之力。”
在蔡坤龍的腦海里,一幅現代化的產業發展藍圖正在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