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陳曉鋒 吳東飛)“8·6”暴雨洪澇災害導致洛南縣玉米倒伏嚴重,給群眾造成不同程度經濟損失。近日,該縣受災鎮辦將倒伏玉米秸稈加工成青貯飼料,有效降低群眾損失。
青貯飼草,俗稱牲畜的“草罐頭”,主要把倒伏的玉米切碎、壓實,現場裝填密封后運送至窯中貯藏發酵30至45天后,喂養牛羊,它具有營養物質損失少,可長期保存,適口性強,消化利用率高等特點,是冬春季節飼養牛羊的主要青綠飼草。8月26日,在三要鎮一家養殖公司,在鍘草機和打捆機的緊密配合下,收集來的倒伏玉米秸稈就變成了一捆捆的青貯飼料。“‘8·6’暴雨洪澇災害致使全縣3.5萬畝玉米受災。為了降低群眾損失,我們發動全縣養牛養羊大戶,就地收購倒伏玉米秸稈,實施青貯飼料加工,預計全縣15個鎮辦將青貯6000噸,挽回災害損失120萬元。”洛南縣畜牧獸醫中心主任田俊民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