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芳 劉晨曦


洛南縣石門鎮遭遇“8·6”洪災后,大家鼎力支援、共渡難關。
太白岔村是這次水災的重災區,交通、通信、電力遭到嚴重破壞,災區急需食品、飲水、蠟燭等生活物資。石門鎮黨委立即號召各黨支部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援助太白岔村。
“我請求帶領村黨員干部,趕赴太白岔村運送物資。”8月6日,洪災最重時,石門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新友、劉家社區黨支部書記寇建飛向鎮黨委請愿。征得同意,他們帶著16名黨員干部,背起災區急用物資,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經過4個小時徒步把物資安全送到太白岔村。
接下來幾天,王橋村、三岔村、楊河村、花廟村、東山村、橋河村、留題村、張灣村的志愿者紛紛在各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背著救災物資,翻山嶺、爬斷橋、趟河流,不怕艱險,為太白岔村送去急需救援物資。這些志愿者中年齡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15歲,他們腳磨破了,手劃傷了,但他們沒有退縮,第二天繼續運送救援物資。
8月11日,242國道幾處便道搶通后,成立了摩托車志愿者運送隊。當日,就有80輛摩托車有組織地運輸物資,大家放下手中的農活,鼎力支援災區。當前正是烤煙烘烤期,非常繁忙,但是他們說:“家里的活重要,可受了災的人啥都沒有了,他們更需要幫助。”
太白岔村受災最嚴重的5組、6組、7組49戶114名群眾需要轉移到30多里地外的張灣村安置點,其中還有一些行動不便的群眾需要抬送,石門鎮基層民兵小分隊不怕苦不怕累,在移交了物資后,自制擔架與石門鎮15名志愿者一起護送轉移行動不便的群眾,安全到達安置點。
“抗洪救災是我們退伍老兵義不容辭的責任……”8月10日,由全縣41名退伍軍人組成的抗災突擊隊唱著軍歌,背著物資列隊趕赴太白岔村支援。他們中年齡小的20多歲、年齡大的60多歲,有參戰老兵、退伍老兵和退伍女兵,他們發揚人民軍隊“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的精神支援災區運送物資。
志愿者運輸隊伍中的“父子兵”“夫妻兵”更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目前,志愿者隊伍已達18支,共有6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