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非 王倩
7月22日,大暑,夏正濃。贠貴生一早起來就往養殖場趕,因為又有兩只母豬要產崽了。
不一會兒,18只豬崽順利出生。“這些豬娃就是我的寶貝疙瘩,人老說,‘窮不離豬,富不離書’,看來我這條路是選對了。”看著眼前一只只的豬崽,贠貴生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喜悅。
近年來,通過養豬,贠貴生年收入比打工時多了10倍,不僅脫了貧,還帶動6個勞動力年增收3萬元。
贠貴生家住洛南縣景村鎮楊坪村三組,幾畝薄田養活不了一家人。無奈,他只能帶著家人在潼關縣做了17年礦工,靠著雙手和汗水,終于不愁吃穿。然而,2009年贠貴生突發急性腦梗死,這一病,生活又回到了原點。
休養了一段時間,贠貴生又去重慶的一家汽車配件廠打工。兩年后,由于身體的原因,他不得不再次回到老家。那時,曾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妻子身體也大不如前,加上兩個孩子還在上學,沒有了經濟來源,生活再次陷入僵局,被村上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窮則思變,贠貴生決定嘗試養豬。2016年,他蓋了幾間豬圈,“一開始沒有經驗,養了四五頭豬,就當學經驗。”后來養殖數量不斷增加,家里的收入逐漸多了起來,贠貴生膽子大了起來,“建個養豬場!”
擴大規模不容易,需要考慮的問題一下子多了起來——日子剛剛好轉,哪里有閑錢蓋豬圈?豬飼料不足,怎么解決?沒有技術,拿什么保障?贠貴生的妻子不想讓全家冒這個險。為了讓贠貴生一家放寬心,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主動為他申請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并幫他報名參加養殖技術培訓班。“300平方米干凈寬敞的豬舍,兩個自動化打料機,存欄60多頭豬。”贠貴生的養豬場逐漸走上規模化道路。
就在贠貴生準備大干一場時,不幸再次降臨在他身上。2019年7月,贠貴生在割豬草時突然感到胸口憋悶難忍,隨即就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心肌梗死。在西安做完手術后,家里的資金一下子又緊張起來。“缺錢我不怕,只要身體撐得住,一定會把日子過到人前頭。”出院后,贠貴生對養豬更加上心了。到了年底,他當初散養在荒坡上的9頭黑豬,以每公斤100元的價格被搶購一空,加之,當年生豬市場迎來高峰,他一算賬,年收入有十三四萬元。
好日子從來不辜負勤勞努力的人,贠貴生不但順利脫了貧,還成了村上的致富帶頭人。
去年偶然的散養嘗試,讓贠貴生打開了思路。今年,他辦了散養許可證,承包了3個組的荒坡地,用鐵絲網圍起來,準備擴大黑豬散養規模。但坡圍好了,卻沒資金再建豬舍了。就在他發愁之際,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想方設法為他解決困難。去養殖場的路還是泥土路,“四支隊伍”合力爭取資金20萬元,計劃修建兩公里產業路;贠貴生資金有限,村上干部積極幫他聯系到一個本村在外創業的投資人,雙方合伙搞養殖。
現在,贠貴生的養殖場里,生豬存欄200頭、乳牛60頭。為了解決飼料難題,他還專門租了幾畝地,種上了燕麥,解決一部分草料。今年5月,贠貴生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切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致富需要摸清門路,更得有堅定的決心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贠貴生說,去年年底兒子退伍了,現在父子兩人一起干,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實。
“今年年底預計能出欄160頭黑豬,利潤大概在60萬元。”贠貴生一邊吆喝著坡上的黑豬,一邊估算著今年的收益,“要不是村干部、幫扶干部幫我們一把,就沒有今天的局面。我不僅要把自己家的日子過好,還要帶動更多人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