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孫健

編者按
8月11日是“全國肢體殘疾人活動日”(8代表輪椅車的兩個輪子、11代表兩根拐杖),本報特推出重度殘疾人賈滿濤自強脫貧的典型故事,助殘重啟人生路。
5月17日,全國第三十個助殘日,在丹鳳縣鳳冠新城文化廣場,由市殘聯、丹鳳縣殘工委聯合舉辦的“助殘脫貧、決勝小康”系列活動隆重舉行,會場上人頭攢動,氣氛熱烈。當省、市、縣有關領導為在最前排輪椅上就座的賈滿濤等10名自強不息模范披紅戴花時,會場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賈滿濤出生于1973年6月,身強力壯、早年從事電焊鐵藝加工工作,一家4口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3年,他在幫助本村村民伐樹時,不慎高空墜落,導致胸12-腰2椎體骨折,曾轉診多家醫院治療花費50多萬元,最終還是無法站立行走,留下了終身殘疾。由于其長期臥床不能翻身,導致他后背和屁股長滿了褥瘡。原本心靈手巧,生活殷實的他一下跌入人生低谷,他一度悲觀絕望,甚至想到輕生解脫自己。但一想到年邁的父母和正在上學的孩子,家里的頂梁柱怎能這樣倒下去,癱在床上的他就一直琢磨怎樣使自己重新站起來??h殘聯得知他的困難后,也多次上門悉心開導、排憂解難,幫他逐漸重新樹立起生活的勇氣。
2019年7月,陜西省殘聯“以輔助技術為抓手帶動殘疾人綜合服務助推脫貧試點”在丹鳳啟動。在入戶走訪篩查中,工作人員對他的遭遇十分同情。省殘疾人輔助技術中心主任魯勇親自帶領專業技術人員上門調研,通過本人演示,觀察其日常生活的行動軌跡,反復研討后,決定為他量身打造能滿足個性需求的綜合型輔助技術創新方案。經過專業技術人員及本人現場反復演示、對比試驗、測試模擬、優化改進,終于設計出了“起居杠桿滑輪吊床+移乘出室+如廁洗澡+升降出行”的最佳實用方案。這個小小的創新設計使他上床下床方便省力,解決了他能上下床、能站的起、能走的出的難題,大大地提高了他日常生活的質量。
“能起身、能如廁、能出行”的困難解決了,這個需要養家糊口的男子漢再也閑不住了,他經常駕車上街逛集,到離家不到一公里的棣花古鎮旅游景區,一邊散心、一邊尋找適合自己謀生的門路。在“秦嶺最美是商洛”棣花景區旅游節上,一個外地人現場制作桃木手串佛珠工藝品引起了游客的興趣,也激發了賈滿濤的創業靈感,他一連看了3天想拜師學藝,外地師傅出于同情也毫不保留向他口傳身授,原本有手藝、腦子活的他很快掌握了小木藝的制作技術。
縣殘聯和棣花鎮工作人員得知他有從事小木藝制作二次創業的想法后,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用殘疾人自主創業項目、扶貧信貸資助他購置木工小車床,使他完成了“鐵藝匠”向“木藝匠”的跨界轉行。
他駕車載著加工機器在棣花街道擺起了桃木工藝制作攤點,由于性格開朗、技藝精湛、收費低廉,很快贏得消費者認可??h殘聯、鎮政府和景區管委會及時多方協調,在棣花古鎮景區宋金橋下黃金地段為他免費提供了一個攤位,使他的加工范圍擴大至佛珠串珠、桃木葫蘆、刀、劍、桃木首飾、根雕、玻璃刻字、木板刻字等等,旅游旺季時攤位圍滿了游客,淡季就在家加工以供旺季銷售,一年下來能掙二三萬元,加上他享受的低保、殘疾人補助等補貼,完全能維持一家人生活。
助殘脫貧政策的扶持徹底改變了賈滿濤的生活軌跡,重啟了他的人生之路。當談起正在大三就讀的兒子和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學習成績都很優秀,夫妻倆感到十分欣慰,滿面笑容的臉龐上充滿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