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緒剛



常言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商南縣,有這樣一個脫貧攻堅“青春五人組”,他們分別是十里坪鎮脫貧辦干部吳興峰,吳興峰的妻子、青山鎮鄉村振興辦干部葉玲,吳興峰的大姐夫、城關街辦脫貧辦干部李壘,其大姐、過風樓鎮脫貧辦干部吳小玲和其二姐、試馬鎮百雞村脫貧攻堅信息員吳小敏。吳興峰一家5人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且4人都有著大學生村官的經歷。他們雖在不同鎮辦、不同工作崗位,但他們都積極為貧困群眾服務,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現實的感染、時代的號召,讓他們5人無怨無悔走上了扶貧路。在這條路上,既有攻城拔寨的艱辛,也有愛情的甜蜜……
盡心盡力 為群眾出謀劃策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吳興峰全程參與脫貧攻堅工作。2016年初,他招聘至商南縣扶貧開發局,從事建檔立卡數據管理、信息系統維護工作,創建“脫貧攻堅看商南”微信公眾號,管理商南縣脫貧信息平臺,將惠農政策、扶貧故事宣傳至千家萬戶。
2017年底,到十里坪鎮脫貧攻堅辦公室后,他繼續在一線開展扶貧工作。十里坪鎮基礎條件差、貧困程度深,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完成減貧任務的突破口,他指導各村建立脫貧攻堅項目庫,助力謀劃實施精準扶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收,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他盡心盡力結對幫扶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月多次入戶或電話聯系包扶戶,解決困難、宣講政策,通過鼓勵發展產業、增加就業等方式促進貧困戶增收。目前,每戶均有兩人以上穩定就業,并發展有長短期產業,已全部實現脫貧,人均年純收入6000元以上。俞天保就是其包扶的一名貧困戶。在結對幫扶中,他了解到俞天保會廚藝、有開餐飲店的想法,多次上門動員宣傳創業知識,并幫助申請小額貼息貸款5萬元、創業貼息貸款15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3000元,解決了資金難題,“天保風味小吃”終于開張,生產經營性收入大幅提升。
十里坪鎮貧困群眾較多、工作任務繁重,他為了完成脫貧任務,經常廢寢忘食地工作。扶貧干部假日少,加之地處偏遠,他常常幾個月都不能回家,從愛人懷孕到孩子出生,都沒能回家看望幾次,照顧家人的義務更是無法履行,但為了幫扶群眾脫貧致富,他無怨無悔。
柔弱肩膀 撐起扶貧大責任
葉玲2015年7月到過風樓鎮徐家店社區擔任大學生村官,剛畢業的她跟著前輩們深入田間地頭,積極融入群眾。后來,她擔任起社區扶貧信息員,投身于脫貧攻堅工作。她所在的社區脫貧任務艱巨,經常不分晝夜地工作,當別人進入甜美夢鄉之際,她還在完善各種檔案資料、錄入各種系統信息,迎接各種檢查考核,難免會有不堪重負的時候,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職責,她又堅定了信念。
她因脫貧攻堅與吳興峰喜結良緣,組建幸福家庭,但又因脫貧攻堅工作,常常無法團聚。深知愛人所在鎮脫貧攻堅任務重,有時一連好幾個月不回家,工作之余她默默承擔著家庭重擔,再苦再累也無怨言。
2018年,商南縣成立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她負責具體工作,指導各鎮村完善“四支隊伍”配備,督查“四支隊伍”在崗履職情況。2019年到青山鎮政府負責鄉村振興工作,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在休完產假后,她立即奔赴工作崗位,繼續為農村發展、群眾增收而努力。孩子幼小,想念孩子時只能打電話,聽到孩子哭鬧聲時,她也會忍不住流下眼淚。工作以來,雖然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跡,沒有巨大的工作成就,但她默默無聞的付出,贏得了一片贊譽。
主動作為 汗水灑遍脫貧路
吳興峰的大姐吳小玲和大姐夫李壘于2011年大學畢業后被選聘為商南縣大學生村官,分別擔任城關街辦東崗村支書助理和三角池村主任助理,因都在農村工作,且相互欣賞,于2012年喜結良緣。他們互敬互愛,相互支持和理解,各自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著。
2017年,省上為了充實基層脫貧攻堅力量,決定從大學生村官中招錄扶貧專干,他們一起報名考試,最終都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分別被分配到城關街辦脫貧辦和過風樓鎮扶貧辦。他們沒有因脫貧攻堅工作繁忙、經常熬夜加班、不能照顧年幼的小孩和體弱多病的老人而抱怨,而是毅然挺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把汗水灑在脫貧路上。
李壘自2017年到城關街辦脫貧辦工作以來,走遍了全辦18個有脫貧攻堅任務村(社區)的溝溝岔岔,與群眾深入交流,摸清群眾的想法和訴求,為后來出色完成各項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面對繁重的脫貧攻堅工作,他從不講理由、不講條件、不計個人得失,主動負責產業扶貧、問題整改、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社會扶貧、幫扶貧困戶等脫貧攻堅重點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工作以來,累計走訪群眾500多戶,政策宣講20多場次,起草各類文件200多份,整理各類檔案50多卷,信息錄入與糾錯5000多條,業務培訓20多場次,巡回各村業務指導督查檢查200多次。
各項工作他總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超前謀劃。2019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也是問題整改年,整改任務繁重,他組織村上的業務人員去先進村學習觀摩,討論制定問題整改工作流程和規范建檔標準,并對問題整改工作進行集中培訓,及時巡回各村(社區)檢查指導,使全辦的問題整改全面清零、規范建檔到位。扶貧項目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為確保扶貧資金真正發揮效益,群眾真正得到實惠,他頂著烈日深入項目實地核查驗收,用汗水換來了群眾的認可。
包扶貧困戶他也是傾心傾力,千方百計釋民惑、解民難、排民憂。為其包扶的5戶貧困戶制定詳細的幫扶計劃,和他們交流談心,鼓勵他們通過發展產業,引導就業等方式實現增收,目前5戶均已全部從交通不便的大山深處搬到商南縣城的安置點,居住環境大大改善,舊宅也已全部騰退到位。通過幫扶,5戶群眾全部發展有產業,每戶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戶人均收入7000元以上,全部實現穩定脫貧。
堅守崗位 真心真情加實干
吳小玲是過風樓鎮脫貧辦一名業務干部,她懷著對貧困群眾真摯的感情和對扶貧事業的熱愛,把滿腔熱情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她也不例外。家中有年近70的公婆,公公患有腦梗后遺癥,經常住院治療,婆婆身體常有不適,還有兩子,尚還年幼。盡管如此,但是她還是舍小家顧大家,勤勤懇懇地奮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
2019年冬天,進入脫貧摘帽關鍵時期,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公公腦梗復發住院治療,小兒子因無人照顧感冒,也要在醫院打針,頓時讓她不知所措,瞬間有了灰心喪氣的想法。她和丈夫李壘兩個人相互鼓勵、相互安撫。為了工作,他們將老人和孩子交由親戚照顧,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盡管困難重重,她還是想方設法和家人溝通協商,爭取理解和支持,她這種敬業精神感動了父母,得到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吳小玲主要負責脫貧攻堅數據信息、項目庫建設、小額信貸和辦公室日常事務等工作,累計錄入和信息糾錯1萬多條,開展各類業務指導和培訓20多場次,整理各類檔案30多卷,辦理小額信貸手續500多份……各項工作,她總是高標準、嚴要求,嚴格按照時間節點精準完成,為全鎮的信息數據質量和項目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她就是這樣,用真心、真情、實干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扶貧道路上展示出巾幗風采。
心系家鄉 一線書寫青春答卷
吳小敏是土生土長的百雞村人,帶著幫助家鄉實現脫貧致富的理想,她回到老家試馬鎮百雞村工作。百雞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貧困戶產業單一,收入水平低,脫貧難度大。作為一名大學生工作者,她盡職盡責,搞好各項工作,為鄉親們的脫貧而努力奮斗。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兩年多過去了。吳小敏協助村文書整理脫貧攻堅、黨建等各項電子資料,還利用空余時間走訪貧困戶。通過一次次走訪、思考,她深深認識到貧困對象家底清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第一粒紐扣,于是在入戶走訪過程中,她用最誠懇的態度去換取群眾信任,引導他們如實申報家庭情況,對錄入數據、制定“一戶一法”幫扶措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18年1月,天寒地凍,為了上報本村冬春救助花名冊等信息,她一人連續幾天吃住在村部……
她一次次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交流,了解貧困戶家中的困難,及時幫助群眾申請相應惠農政策。七組貧困戶胡榮民家兩位老人年事已高,她經常入戶幫助做飯、打掃衛生,解決生活難題。了解到胡榮民家中養有土雞,還有核桃等土特產品,她主動幫助聯系銷售。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簡單。她充分發揮螺絲釘作用,奮戰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工作中受過質疑,有過困難和艱辛,但每當獲得群眾和組織的認可時,她覺得這些都是值得的。
摸底調查、熬夜加班、進村入戶、扶持產業……在脫貧攻堅路上,“青春五人組”揮灑著汗水,也收獲著喜悅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