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丹鳳縣龍駒寨街辦西康村第一書記劉濤

樊利仁 馮永發
“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2016年3月,丹鳳縣生態環境局干部劉濤響應縣委號召,到丹鳳縣龍駒寨街辦偏遠的西康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這一干就是四年多時間。
劉濤所去的西康村山大溝深、極其貧瘠,轄7個村民小組,共315戶1115口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100戶35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1.57%,是個典型的深度貧困村。
打通群眾致富路
初到西康村,劉濤首先要做的就是走村入戶了解每戶情況,西康村群眾分散住在溝溝坎坎里,連續幾天走訪下來,劉濤腿疼得打不了彎。2016年6月,在入戶途中,因道路濕滑,劉濤連同摩托車摔到了溝里,他的腿被摩托車煙囪燙傷了碗大一片疤,血淋淋的,疼得直打戰,但任務還沒完成,得繼續前行,劉濤推著摩托車一瘸一拐地走到村民鄭天錄老人家時,老人心疼得淚眼花花地說:“娃兒,你腿都爛成這了,干工作不要命了?就我這路,鬼都不來,你來能干啥嘛?”隨后,劉濤在孟渠組入戶時群眾對他說:“只要你把路給修通,我們就脫貧了……”群眾期盼的焦點都在修路上,劉濤心里暗暗下定決心,就從修路這塊“硬骨頭”入手。
劉濤回到單位和領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粗略一算僅孟渠組一條路就得花費50多萬元,這樣大的一個數字對于劉濤來說成了一個難題,他和單位領導一起積極向發改部門聯系爭取項目,經過一次次對接,在劉濤的協調下,2017年一條寬4米、長3.5公里的沙石路打開了孟渠組與外界的聯系。孟渠組的組長尹德有給劉濤編了兩個精致的竹籠子,一定要送給他,竹籠子對于家住縣城的劉濤來說并沒有多大用處。劉濤說,他還是收下了一個,放在家里時刻提醒自己,只要真心為群眾辦事,就會得到群眾的信任。
隨后,劉濤又四處“化緣”,爭取到資金180萬元將兩個組7.5公里通組路進行改造提升。2018年8月,西康村新修硬化通組路12.5公里,提升改造通村路2.3公里,全面實現了村級主干道和通組路硬化。
劉濤只是丹鳳縣155個村(社區)中第一書記和幫扶干部的一個代表,丹鳳縣委從各單位后備干部中選派第一書記,把熟悉“三農”工作的同志選派為幫扶隊員,為了確保第一書記駐村“會干事、干成事”,對“四支隊伍”常態化培訓,分層次組織對“四支隊伍”等扶貧干部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提升幫扶能力的脫貧攻堅培訓。縣上制定駐村幫扶管理《十條規定》《“六必須六嚴禁”紀律要求》,落實第一書記責任、項目、資金“三捆綁”制度,推行“四支隊伍”在崗履職“三色預警”、工作績效“四同考核”機制,組建督查督導督戰組,圍繞幫扶干部作風、任務完成、問題整改等10個方面,常態嚴督實導,跟蹤問效追責,倒逼干部真抓實干,確保扶貧干部派得出、留得住、干得好。
今年來,丹鳳縣委又逐村開展“四支隊伍”履職研判,調整補充工作隊員21人,通過41名縣級領導一線督導推進,15個行業、12個鎮辦指揮部集中攻堅,全縣干部一線沖刺高質量脫貧攻堅決戰。
發展產業強筋壯骨
駐村四年多時間,劉濤走遍了西康村的角角落落,叫得出村里每家孩子的小名,西康村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記滿了厚厚六個筆記本。
由于西康村基礎設施薄弱、貧困戶占比較大、產業結構單一,面對這“三大難題”,劉濤和村“兩委”班子“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為突破口,組建了7個黨小組,將全村30多個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子,開展一對一幫扶,將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通過黨員致富能手的帶動,23戶貧困戶走上自主創業道路。
劉濤聯系幫扶的貧困戶劉改名雙手重度殘疾,劉濤在走訪中了解到劉改名在以前,有很精湛的維修小家電的手藝,雙手致殘后由于自卑心作祟,他不愿出門,生活很消極。劉濤就頻繁地上門談心開導鼓勵,最終幫劉改名打開了心結,幫助他走出了自卑陰影,讓他重拾舊業做起了家電維修,如今劉改名已經在丹鳳老君新村購買了寬敞明亮的房子,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劉濤帶領西康村因地制宜走發展以中藥材為主的產業路子,鼓勵村里的致富能人注冊了興茂中藥材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引導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種植,帶動46戶群眾走上了產業脫貧路。目前,全村先后栽植菌類藥材12萬窩、中藥材650畝,戶均2.06畝、核桃科管120畝。為了進一步擴大產業項目帶動群眾增收,劉濤和村上干部又多方聯系引進了陜西德生源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建起年出欄黑土豬1000多頭的養殖基地,帶動群眾在產業鏈上增收致富。
劉濤說:“2018年10月正是全村出列最關鍵的時刻,這也是我工作滿5年的一次職稱考試機會,在職稱考試報名期間,村上網絡不好,幾次登不上,加之村上扶貧任務又特別繁重,事情一件接一件,稀里糊涂就錯過了報名時間。”
時間就像一張網,你撒在哪里,你的收獲就在哪里。2018年西康村已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貧困發生率也降至0.9%。
嚴管厚愛鍛造扶貧尖兵
劉濤說,他駐村工作每天都在繁忙中度過,父親身體不好,總是承諾抽時間帶他去西安檢查,因為村上事情比較多,一拖再拖。2017年端午節期間,正是數據清洗動態調整的時候,端午節當天,劉濤在村上核對相關資料時接到了妻子的電話,妻子告訴他,父親暈倒了,讓他馬上回去,劉濤安排了一下村上的事就往回趕,家里人把父親送到江南醫院,檢查后醫生說是重度腦積水,建議立馬轉院治療,劉濤找車把父親往西安唐都醫院送,到藍田服務區他父親已經大小便失禁,家里人埋怨說:“你一個工人身份的人,這么撲為了啥?”看到孱弱的父親,劉濤深深地感到自責。他們趕到唐都醫院已經是晚上七八點了,醫院當晚就安排了手術,兩個小時的手術時間,劉濤思考了很多。“我是一名軍人,更是一名黨員,組織給了這份責任不是說撂挑子就能撂下的,工作還得繼續。”在劉濤父親手術后的第四天,因為村上有事需要辦理,劉濤又回到村上把工作安排好后再次趕到父親身邊。說到這些劉濤眼眶溢出淚花。
劉濤的付出得到了組織的認可,他個人連續3年被丹鳳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第一書記,2018年7月被商洛市委授予全市優秀第一書記等榮譽。
丹鳳縣委堅持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出臺脫貧攻堅主戰場選任干部辦法,旗幟鮮明把干部考察前置到第一線、把“能上”“能下”落實到第一線。去年以來,共提拔使用脫貧攻堅一線優秀干部102名,其中第一書記16名。為了解除第一書記工作的后顧之憂,落實關心關愛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激勵干事創業《辦法》,及時兌現生活補助、通信補貼、定期體檢等保障措施,落實第一書記、工作隊經費1705萬元、鎮辦專項經費123萬元。從嚴執行村組干部報酬與脫貧攻堅績效掛鉤制度,考核優秀比例提高到25%,年度新增村組干部工資預算800多萬元,設立“四支隊伍”關心關愛基金200萬元。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丹鳳縣第一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克服各種困難,團結各方幫扶力量,用辛勤和汗水把一個個昔日的窮村、弱村、亂村打造成了富裕鄉村、文明鄉村、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