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本報評論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發展扶貧產業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各種方法保障貧困群眾就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實踐證明,依托產業實體實施精準扶貧,就是在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構建一種比傳統產業化經營更為緊密穩靠的利益聯結關系格局,而且利益分配讓渡對象直接明確到具體參與的貧困群眾,把實現絕大多數群眾擺脫貧困的基礎準確定位在發展產業實體經濟的基石之上。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是加快推進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環節。要以企業為主體、資本為紐帶、扶貧資金為權益,強化產業經營主體和貧困群眾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明確企業、集體和貧困群眾收益比例,從而建立貧困群眾多途徑、多渠道增收來源。在科學規范的產業精準扶貧脫貧運作模式之下,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渠道將是股份收益分紅、保底收購、土地流轉、企業務工、融入產業鏈發展產業等多種方式,包括工資性、經營性、投資性等多種類型收入。
實現比較充分和高質量的就業,對發揮人的創造能力、促進群眾增收和保障基本生活、適應人們對自身價值的追求,都有重要意義。要把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發展先進制造業,帶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催生適應多樣化需求的新業態;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采取有效措施,扶持靈活就業等新形態。同時,發展共享經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有利于創業的政策環境,加大對初創企業政策扶持;強化就業困難人員幫扶,通過公益性崗位托底、就業援助等,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建設更多便利就業的信息平臺,實施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政策,健全勞動者素質提升長效機制。
貧困群眾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后,后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近年來,我市各地通過縣內企業吸納一批、勞務輸出轉移一批、靈活就業務工一批、公益崗位安置一批、自主創業帶動一批,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特別是易地搬遷群眾的就業增收問題,“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成為就業扶貧具體實踐的生動寫照。與此同時,新型移民社區黨組織創新做實樓宇居民管理服務工作,來自四面八方的易地搬遷群眾樂業安居,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延伸扶貧產業鏈條,持續完善產業實體與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千方百計保障貧困群眾充分穩定就業。同時,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奮力做好新時代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