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綜述
黨率航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這是4月20日,習近平在位于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月亮埡,察看秦嶺自然生態,了解陜西省吸取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教訓、抓好生態保護等情況。(新華社 記者 謝環馳 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陜西要深刻吸取秦嶺違建別墅問題的教訓,痛定思痛,警鐘長鳴,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決不能重蹈覆轍,決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我市地處秦嶺腹地,是全省唯一全域處于秦嶺保護區的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涵蓋全市全境,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好中華民族的祖脈,對商洛而言顯得尤為重要,事關陜西可持續發展大局和全國生態環境大局。
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考察時,第一站就來到我市柞水縣,在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地了解秦嶺生態保護工作。他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陜西要深刻吸取秦嶺違建別墅問題的教訓,痛定思痛,警鐘長鳴,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決不能重蹈覆轍,決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囑托,進一步堅定了全市干部群眾當好守護秦嶺生態衛士的信心和決心。
堅持“生態立市”戰略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生態立市”戰略,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認識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極端重要性,扎實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我市始終把保護秦嶺生態環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前提,堅持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場保衛戰”,先后出臺實施了《商洛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商洛市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十五條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深入系統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確保了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2019年,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2天,連續7年保持全省第一,連續3年入圍全國環境質量達標市,被授予“中國氣候康養之都”;“河長制”代表陜西通過國家評估,主要河流監測斷面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2019年11月獲批國家森林城市;先后榮獲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和省級衛生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綠化模范城市等稱號,探索創出了產業綠色化、城鎮景區化、田園景觀化的發展路徑,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典范。
保護和發展相輔相成
我市既是秦嶺國家重要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點區域,在全省脫貧攻堅和生態安全方面顯得十分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深刻揭示了保護和發展之間的關系,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脫離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離開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
特別是2014年5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秦嶺自然生態美景誰都不能破壞,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要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就告訴我們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為子孫后代守好“綠水青山”。
我市始終堅持作“兩山”理念的忠實踐行者,充分利用好自身生態優勢資源,廣泛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堅持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之路,尤其是不斷加快發展生態旅游、康養產業、有機農業、新材料等綠色循環產業,讓綠水青山溢出更多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子孫后代留下“金山銀山”,努力打造全國生態經濟示范市。
強化秦嶺生態環境整治
我市切實加強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調整充實了由市委書記任第一主任、市長任主任的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回頭看”專項檢查工作領導小組、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扎實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從嚴從實推進省委第十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形成了市秦嶺保護委員會成員單位推進,縣區配合、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密切協作、銜接緊密的工作推動機制。
特別是我市建立健全了專項整治機制,對全市排查出的72處違建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名市級領導包抓、一個工作專班負責、一個實施方案、一套推進辦法的“五個一”推進機制,通過協調推進、通報約談、警示預警、專項督查、駐點督辦等方式,促進問題徹底整治、不留尾巴。同時還建立了聯動執法機制,對秦嶺地區違規建筑問題和生態環保方面的頑疾,實行專案督辦、掛號督辦、一抓到底,堅持問題不查清堅決不放過、整治不徹底堅決不收兵,切實把排查出的問題全面徹底整治到位。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對商洛而言是莫大的鼓舞,全市上下將更有信心、更有決心、更有干勁,堅決當好守護秦嶺生態的忠誠衛士。將繼續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嚴格按照省委《關于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新修訂的《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總體規劃》要求,修訂出臺我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縣區實施方案,建立健全法規政策體系、規劃體系、生態保護體系、管理體系、宣傳教育體系、保障體系“六大體系”,加快秦嶺生態監測商洛示范項目建設,強化“天地一體化監測”,建立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線索移交、聯查聯處、責任追究等機制,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特別是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我市將用好“中國氣候康養之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兩個國家級“金字招牌”,積極爭取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從寄希望于生態補償的“伸手要”轉變為豐富生態產品、創造生態價值的“自己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發展,讓廣大群眾在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堅持生態優先,確保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