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軍 周小溪)今年以來,山陽縣堅持“精準幫扶、聚焦重點、兜底保障”原則,大力實施“五個一批”,拓寬就業門路,擴大就業覆蓋面,提升就業質量,促進貧困勞動力穩就業、穩增收、穩脫貧。
點對點定向輸送就業一批。加強與南京六合區、西安浐灞生態區和蓮湖區溝通銜接,搭建勞務用工供需平臺,持續做好農民工點對點返崗復工服務保障,滿足貧困勞動力就業需求,做到線上人企對接、線上精準就業。
訂單式培訓促進就業一批。堅持職業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將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解決好“打零工”的問題,優先選聘貧困戶、監測戶、邊緣戶家庭勞動力就業。對有培訓需求的未脫貧貧困勞動力至少接受一次免費培訓,確保每戶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至少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術。
社區工廠吸納就近就業一批。持續深化“社區+工廠(基地)+貧困戶”模式,以傳統手工掛面加工、電子產品加工、服裝針織品加工為重點,以景森、金鹿、同瑞福等社區工廠龍頭企業為引領,在做精做優56個移民安置點社區工廠(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基地基礎上,新建市級社區工廠兩家,吸納勞動力就業4000人以上。
孵化基地創業帶動就業一批。按照“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載力強、示范帶動”的原則,大力培育“創業孵化基地”“返鄉創業示范園區”,對市級以上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給予獎補資金,扶持創業致富帶頭人和龍頭企業發展,全年培育省級就業扶貧基地1家,市級就業扶貧基地兩家以上,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1000人以上。
公益崗位兜底保障就業一批。加大公益性崗位和村級特崗開發力度,村(社區)利用金雞、光伏等扶貧項目收益資金,按需開發鄉村生態網格員、護林員、防火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確保全縣有勞動力且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