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教育局局長胡棟梁
本報記者 王倩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中強調教育扶貧對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重要意義。今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全市教育扶貧取得了哪些成效?控輟保學情況如何?下一步,教育扶貧的重點是什么?3月23日,記者對市教育局局長胡棟梁進行了專訪。
記者:目前,全市教育扶貧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胡棟梁:近年來,全市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在控輟保學方面,創新開展信息摸排、四個系統數據比對、動態監測、送教上門、關心關愛、結對幫扶,強化控輟保學措施,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適齡兒童少年零輟學。在精準資助方面,嚴格落實中省資助政策,實施“普惠+特惠”“國家+地方+學校+社會”全程教育資助政策,每年資助貧困學生(幼兒)10多萬名,實現了資助全覆蓋。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先后實施了城區學校建設、農村學校“改提”等項目,改建、擴建、新建了一批學校,新增學位2萬多個,城區“大班額”、“擇校熱”、農村學校薄弱問題得到了緩解。在師資建設方面,多渠道招錄補充教師,實施三區人才計劃,落實鄉村教師待遇,加大農村教師專項培訓,提升了農村學校教育質量,讓廣大貧困學生享受到了優質而又公平的教育。在勞動技能培訓方面,依托各縣區職教中心專業優勢,面向貧困群眾,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幫助貧困家庭勞動人口掌握了一至兩門脫貧致富技能,促進穩定增收。另外,持續推進“雙百工程”建設,11所高校在商洛建立了產學研示范基地26個,完成商洛農產品采購消費扶貧2000多萬元,實施扶貧開發項目20多個,有力助推了幫扶縣區脫貧攻堅工作。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市教育扶貧的影響有哪些?
胡棟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市中小學校延遲開學,采取線上學習,因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比較偏僻、家里無電腦、沒有接通網絡、智能手機信號差等家庭環境因素,造成子女居家學習效果不理想。部分貧困學生因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家長配合不力等原因,產生厭學情緒,存在輟學風險。疫情期間,因學生居家隔離,營養改善計劃、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等資助政策難以落實,對部分家庭貧困學生學習、生活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記者:當前控輟保學工作開展情況如何?
胡棟梁:市教育局將控輟保學工作納入2020年度考核,不斷完善控輟保學工作機制,確保控輟保學工作順利開展。一是有序做好疫情期間離商師生返崗返校,確保在開學前為離商師生留足返程和隔離觀察時間,避免因寒假外出和假期延長導致部分學生在開學后流失、輟學。二是充分利用全國電子學籍系統平臺,進一步規范學籍管理,分析學生異動狀況,加強和學生家長溝通,及時化解控輟保學風險。三是注重加強對學困生線上輔導,避免因產生厭學情緒,滋生輟學苗頭。對有疑似輟學苗頭、有過輟學經歷和接受送教上門的學生,通過網絡、電話等形式開展幫扶工作,加強多部門聯動,確保這部分學生能夠按期返校。四是強化疫情防控控輟保學政策宣傳,充分利用網絡、電話、廣播、宣傳單、黑板報等媒介和形式,向中小學生和群眾持續開展教育資助等政策法規宣傳,確保義務段適齡兒童少年不輟學。
記者:現在我市七縣區已經實現脫貧摘帽,那么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市教育扶貧的重點是什么?
胡棟梁: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決勝脫貧攻堅會議精神,進一步整合力量,完善機制,強化措施,堅持問題導向,建立“123456”工作模式,持續推動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提質增效。緊盯“貧困退出義務教育有保障”這一目標,統領教育脫貧攻堅工作全局。實行“教育、行政”兩條路線,推進教育脫貧攻堅控輟保學等工作向縱深發展。堅持問題整改、成果鞏固、質量提升三個并重,保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良好態勢。持續深化“戶籍、國辦、學籍、資助”系統數據四個核查比對,實現控輟保學工作不漏一人。堅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資助、精準幫扶、精準培訓、精準宣傳”五個精準,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抓住關鍵環節,實現“六個確保”:確保貧困學生不失學輟學、確保貧困學生上得起學、確保貧困學生有學上、確保貧困學生上好學、確保貧困勞動人口能夠掌握一門致富技能、確保政策知曉率和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