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助力公共衛生安全工作議政發言摘編
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共衛生安全的話題成為社會各界和政協委員普遍關注的焦點、熱點。為助力全市公共衛生工作,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升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能力,3月18日,市政協召開了助力公共衛生安全工作遠程協商會議,來自市直、商州、洛南、丹鳳、商南的6名市政協委員圍繞主題、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議政發言,達到了建言資政、凝聚共識、助推工作的目的。現將6名委員的發言摘要刊發如下:
關于加強我市傳染病醫院(區)建設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民進市委會專職副主委 王寧
一、全力推進傳染病醫院(區)建設。一是協同推進市縣傳染病醫院規劃建設。按照國家“每市建設一所標準化傳染病院,每縣區建設一個標準化傳染病區”的要求,參照二級專科醫院建設標準,依托市中心醫院東區新建市傳染病專科醫院,按照甲類傳染病區建設標準,在縣級綜合醫院建設規范化的傳染病區。二是加大項目建設支持力度。發改、國土、住建、財政等部門要主動對接,爭取項目、用地、資金支持,簡化審批程序,確保市縣傳染病醫院(區)早日建成,早日投入使用。三是嚴格標準建設。傳染病醫院(區)建設必須符合三區兩通道的設計要求,各區間有實體防護屏障。市傳染病院建設床位不少于300張,縣級綜合醫院傳染病區設置床位不少于40張。
二、完善配套設施增強保障能力。一是完善基礎設施。水、電、氣、通信、網絡等基礎實施規劃要適當超前,適應醫療救治技術發展的需要,同時應統籌考慮為病人、病人家屬、醫院職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會服務的設施建設,特別當出現重大突發傳染病疫情時,能滿足能源供應、信息交流、醫療及生活保障的需要。二是完善應急儲備。保證傳染病院儲備相應的建筑材料(臨建)、醫療器械、藥品和消毒防護器材等應急物資,做好人員、設備、器材、藥品緊急征集、動員、調撥預案,確保快速形成應急救治能力。三是提升擴建潛力。精心選址,預留具備快速建成與武漢“火神山”醫院功能相當傳染病醫院所需地塊,推動能改擴建為“方艙醫院”的大型場館建設,提升傳染病院區應急擴建潛力。
三、提高傳染病醫院的綜合利用率。一是貫徹平戰結合方針,平時在保證基本防疫診療需求的同時,加大診療資源統籌調劑使用,有效開展基本醫療服務;重大疫情發生時,迅速發揮傳染病專科醫院優勢實施疫病救治防控。二是持續促進救治能力提升。加大對市縣傳染病醫院的長期扶持,確保救治能力持續提升;積極開展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醫院資源聯合開展傳染病防治研究,提升科研能力,提高救治水平。三是充分利用醫院資源積極開展傳染病防治科普教育,努力將“以防為主、防治結合”要求落到實處。
關于加強我市“120”急救能力建設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市中心醫院神內病區主任 周軍
一、要在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基礎上,放眼長遠,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提高全市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建議將院前急救工作納入應急救援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建設范圍,制定中長遠發展計劃,因地制宜下調招聘專職院前醫護人員的門檻,擴充隊伍人數。
二、建議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擴充結構布局,加強設備專款支持,增加層流負壓救護車配置,車載式CT急救系統等購置配備。
三、建議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車載視頻、車載定位等系統的建設和完善,將120網絡系統覆蓋面擴展到市、縣、鎮三級,達到全市全覆蓋,實現車輛管理、人員、信息處理的動態管理。各級“120”急救中心作為調度、指揮的中樞系統,必要時,應連接到政府信息終端平臺,實現信息及時對接,為政府應急決策、指揮提供直觀、準確的數據支持。
四、建議構建完善的應急物資采購供應體系,做好防疫、防化等物質貯備。對本次疫情應對措施進行梳理總結,借鑒其他地市先進經驗,進一步修訂完善全市重大疫情、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便于出現重大突發事件時,應急處置工作能夠按照相應級別有序快速開展。
五、建議加快構建應急工作財政保障體系,由各級財政將“120”急救工作經費確定為必須公共衛生支出,每年撥付一定數額補助資金,為重大搶救、疫情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
關于加強縣區疾控中心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商州區疾控中心主任 王建軍
一、增加編制,改革職稱評定,下放人員招聘和使用權限,解決人員不足問題。盡快落實中省有關文件精神,足額核增疾控機構人員編制,下茬解決自收自支人員問題,從數量上保障縣區疾控中心人員力量。嚴格人員準入制度,下放專業人員招聘和使用權限,下放選人用人自主權。改革職稱評聘制度,建立與技術類公務員相適應的職級體系,提高縣區疾控機構高級職稱崗位比例,解決基層疾控中心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問題。建議建立“首席公共衛生醫官”制度,拓展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職業發展空間,切實落實“專業事情專業人員做”的要求。
二、改革公共衛生教育,加大專業培訓力度,解決縣區疾控中心人員能力不足問題。培養既有臨床技能又具有公共衛生專業、公共管理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要通過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提升現有人員素質和能力,盡快補齊人才短板。
三、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提高疾控人員待遇。參照同級醫療機構的薪資水平,合理確定疾控機構人員薪酬和各種防疫津貼、補貼。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疾控機構專業人員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參與課題研究和對外服務,合理增加疾控人員收入,吸引高尖端人才流入。
關于加強傳染病醫療救治能力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洛南縣衛健局副局長 夜戰鋒
一、積極推進傳染病醫院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縣區規范化傳染科建設,有條件的建設標準化傳染病醫院。規范設置負壓病房,規范三區兩通道,完善血液檢查、影像診斷、藥房、洗浴、休息房間設置。規范感染疾病科門診建設。要獨立設置掛號收費室,設立呼吸道(發熱)門診和腸道疾病患者門診,設置相對獨立的候診區、診室(發熱門診至少有兩個,輪換消毒診療)、治療室、隔離觀察室、專用衛生間,必要時設置處置室和搶救室。
二、加快疾控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業務用房建設,加強對防控物資的儲備場所建設及物資儲備,加強疾控中心檢驗設施設備建設。加強日常突發急性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演練,每年對應急預案進行修改完善,規范不同等級應急響應標準。加強信息化建設水平,切實發揮直報系統作用,著力強化突發傳染病防控救治響應處置能力。
三、強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一是提高傳染病醫師待遇,提升職業吸引力,采取轉崗培訓、專項招聘等方式加大傳染病醫師的培養、培訓,逐步解決傳染病執業醫師匱乏的問題。二是加強疾控專業人員和醫療人員緊密協作。促進疾控人員進入醫院工作,發現傳染病跡象,第一時間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贏得時間。三是重視加強醫院感染防控人才隊伍建設。充實專業人員,規范開展培訓,強化日常督導檢查,當好預防醫療人員感染的守護者。
四、爭取項目資金支持。要緊抓國家疫情防控出臺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國省項目支持,爭取社會專項捐款專項支持,下決心、下大力氣加大我市救治醫院、疾控中心及人才隊伍建設,夯實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公共衛生防控救治基礎。
關于加強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丹鳳縣衛健局副局長 田曉斐
一、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手機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在政府主導下,提高群眾自我防控意識和對疫情危害的認知,消除恐慌心理,積極主動報告旅居史,及時報告可疑癥狀的患者,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診治。依法對隱瞞、謊報造成疫情傳播流行、危害公共安全的人和事,從嚴從重從快處理,時刻做到警鐘長鳴,引以為戒,從而引起廣大群眾高度重視。
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通過爭取上級支持、政府增加投資、醫療單位自籌的方式,建設醫療機構規范化發熱門診、規范設置定點醫院傳染病區,提高定點醫院、疾控中心實驗室規模和標準,配備負壓救護車,承擔重大傳染病檢測、治療,全面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處置能力。
三、增加公共衛生編制,加強人才培養和儲備。建議在省市層面增加基層醫療機構公衛人員編制,每鎮衛生院設3-5名崗位,招錄專業公衛人才從事公共衛生工作。同時,加大對衛健系統醫護人員公共衛生知識專業培訓,全面儲備公衛應急人才,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四、建立長效投入機制,加大應急物資儲備力度。加大突發應急儲備物資的投入,建立突發應急物資儲備的綜合協調機制,政府每年預算專用經費用于購置醫療應急物資。開展省級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創建,建設衛生應急指揮平臺,每年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關于加強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商南縣城關衛生院院長 張勇
一、加強基層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基層公共衛生建設的投入力度,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和扶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眾、便于管理”的原則,加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力度。特別要重視社區醫院發熱門診,急診、預防接種門診、傳染病區的規范化建設和設備的落實到位。加大鎮村衛生院(室)的投入力度,加快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力爭實現公建民營村級衛生室全覆蓋。切實落實好分級診療制度,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進一步完善遠程診療網絡,推動遠程診療常態化。
二、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隊伍建設。結合商洛實際,充分發揮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和地理優勢,增設公共衛生專業,為當地培養綜合性公共衛生專業人才,逐步解決公共衛生治理領域人才匱乏的短板和不足。完善村醫人才補充,可以采用“鎮招村用衛生院監管”的模式,科學規劃,公開招聘,解決村級衛生室人才匱乏、醫療水平有限的問題。亦可按照“村來村去”的原則,對在職村醫和愿意從事村醫服務的本地年輕人進行定向培養,從源頭上穩定鄉村醫生隊伍。探索改進基層醫院考核機制,激發基層醫院內生動力和創新能力。
三、強化公共衛生健康宣傳教育。公共衛生健康知識范圍廣、種類多,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大健康教育投入,靈活宣傳方式,提高群眾對公共衛生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要把宣傳和教育相結合,做好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要發動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健康衛生習慣,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自我保護意識。要加大鎮村傳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防治力度,切斷各類傳染病源頭。要加強公共衛生安全的輿論引導,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