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書章
2月22日,已在防疫一線堅守了1個多月的呂揚,在值班時覺得耳朵根有點疼,當時他還沒在意,誤以為是長時間戴口罩勒的原因。2月23日早,他洗臉時發現,眼窩里滲水,眼睛很不舒服,看東西模糊不清晰。校領導知道情況后,催呂揚趕快去醫院檢查,但他還是堅持工作到晚上11時才回家。
2月24日上午,呂揚忽然覺得面部有點麻木。他沒有告訴和他一起值班值守人員,一個人到洗手間,從鏡子里發現自己的嘴有點“抽”,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在2008年“5·12”抗震期間落下面癱的老毛病又犯了,他這才不得不放下工作,住進了醫院。
呂揚是朝鮮族人,曾在部隊服役8年,2006年3月至今在商洛中學工作。他工作成績突出,在部隊受團嘉獎1次,榮立三等功兩次;被學校5次評為先進工作者、兩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目前擔任商洛中學保衛處副主任。在春節前,呂揚就一直在單位值班。
防控新冠肺炎工作開展以來,呂揚當仁不讓擔負起學校門禁管理與家屬區疫情排查工作。值守防控站點、摸排監測對象、填報信息表冊、發放宣傳資料、帶領校警消殺,他始終堅守在一線。
“疫情之下,學校的安危,不僅關系到每一名師生,也關系到社會穩定。要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要求,取得防控效果,就要把工作干到實處,落到實處。”呂揚說。為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呂揚將孩子交給年邁還患高血壓的母親。他這一走,就是1個多月。
呂揚主要負責學校西大門疫情防控點的執勤管理和家屬區疫情排查。他每天6:30起床,7:30到校,記錄和檢查學校人員出入、校警工作、物資配備、消毒等情況。檢查結束后,他還要開展大量的數據排查與比對工作。
防控初期,呂揚帶領校警利用兩天時間,逐戶排查學校家屬區,累計排查141戶338人,摸清了底子。之后,他每日比對人員出入信息和住戶信息,配合政教處做好上報,每天上午和下午安排校警與保潔人員做好辦公區與生活區的消毒,期間還要處理疫情檢查點一些不配合工作人員與校警發生矛盾的問題。
呂揚堅持在執勤點督促校警做好出入證和檢測制度的落實,為校內教職工做好耐心解釋和宣傳,要求住戶必須認真執行每兩天1戶外出1人的規定,外出必須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出入校門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兩小時內必須返回。疫情防控工作扎實有效,受到社區、城關街辦的好評。
有位退休老教師的兒子風塵仆仆地從外地返回商州給老人送生活用品要進校,根據規定不允許進校,老人的兒子對此很不理解并說:“你們就是幾個看門的,拿著雞毛當令箭,多大個事情還搞得這么嚴。今天不讓我進我車就停這里,誰也別進。”對此,呂揚對他說禁止外來人員出入是政府的規定,這個是沒有特例,不能講條件的。呂揚說:“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大老遠回來見不到老人心中肯定著急,我們學校保衛處有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務隊,可以幫你把東西送到老人門口,不讓老人跑路。你和老人電話或者視頻聯系說說話,既達到了目的,又不違反規定。”呂揚還將大門張貼的各級通告講給他聽,說明利害,最后對方終于答應由志愿者服務隊幫忙送東西,自己不再進校,并向執勤校警道歉。
每天,呂揚向教職工和家屬采集并向社區報告監測信息,教職工離商返商證明的核查,校內住戶出入的防護和管理,數據采集,信息匯總,等等,他經常連續工作到晚上八九點以后。回到家后,他還要與未返商教職工保持溝通聯系,核實教職工健康狀況、出行信息,為符合條件的教職工開具復工證明。其中有10多位教職工返商時已經是半夜,他又起床立即前往商洛北檢查站協助檢查,接教職工進城。
除了把好校門這道疫情防控第一關外,呂揚還與公安、社區配合溝通信息,耐心細致為來客、住戶做好解釋和勸說工作,有時遇到不理解的群眾,難免要受一些埋怨,呂揚總是笑著說:“只要學校安全,師生健康,這些事兒,沒啥!”
呂揚在學校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時時詮釋著新時代退役軍人樂于奉獻、積極進取的責任和使命。呂揚說:“我是一名退伍軍人,更是一名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更應該退伍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