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發
她穿著防護服遠遠地向一位一歲多的孩子揮手,叫著孩子的名字,懵懂的孩子這才發現,這個穿著奇特的“白人”就是自己的媽媽。孩子從奶奶懷里掙脫出來,哭著要媽媽……她們遠遠地互相揮手,短暫見面后,她又返回工作崗位。這一幕發生在丹鳳縣醫院傳染科病房門口,孩子的母親叫張榮,是傳染科護士長。
張榮已經一周沒有回家,她的丈夫在高速路丹鳳服務區執行任務,家里兩個孩子只得讓老人在家照顧。剛過歲的小女兒,見不到媽媽,經常哭得像個小淚人,奶奶心疼小孫女,就帶著孫女來醫院。張榮的工作在傳染科室,無法近距離和家人接觸,所以就出現了上述的一幕。
張榮所在的科室是疫情防控期間的高危科室,她要組織科室員工學習診療方案及指南,每天督導科室醫護人員嚴格按程序穿脫防護服,詳細檢查進入隔離病區的每一個人。按照院感、疾控相關要求,消毒處理整個病區。她總是自己配制過氧乙酸,常常自己背著噴霧器消毒。自丹鳳縣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月2日住進內二科病區至2月3日轉走,張榮僅僅休息了3個小時。
丹鳳縣醫院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定點醫院。疫情發生后,醫院有400多名醫務人員請戰,希望和張榮一樣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
預檢分診室,人員不足,護理部剛發出倡議,護士劉燕燕就第一個報名。在寒冷的冬季,一個臨時搭建的帆布帳篷成了她戰斗的“陣地”。
“今早見燕燕去皮膚科看病了,她臉對過氧乙酸過敏,紅腫得厲害!”護士李欣蔚找到護士長要求替換劉燕燕,科室的人這才知道整天穿著防護服的劉燕燕,除了辛勞還得忍受臉上因過敏帶來的又癢又疼。即使這樣,劉燕燕還是堅持了14天的預檢分診任務,后來因為需要隔離觀察,她才退下“火線”。
醫院中醫科主任史麗萍是第一批請愿去高危發熱門診上班的醫生。她工作的地方不僅是高危,而且是高強度。每班次,她要“全副武裝”上班6小時,直到在酒店隔離觀察期間,她又忙活起來了,每天通知大家監測體溫,統計人數和每個房間需要的生活用品……
危急關頭,方顯英雄本色。因為有了許許多多敢于沖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白衣戰士”,始終堅守在陣地最前沿,才有了我們安全健康和諧的“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