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瑞 陳靜
“在這待了20多天了,想家!”
“我沒想到自己參加工作后的第一個春節會是在隔離病區過的。”因為忙碌,對冀若瑤的采訪持續了將近一周,這是整個采訪過程中讓記者印象最深的兩句話。
2019年7月,23歲的冀若瑤進入商洛市中心醫院感染科二病區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冀若瑤所在的感染科二病區負責接診我市的疑似和確診患者。
1月17日,冀若瑤和同事一起連夜騰空病房,次日便投身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培訓及防護演練中。從最開始的流程訓練,到后來的網報數據整理,從醫務科病例匯報,到疾控部門標本采集工作人員聯系,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每天凌晨1時前,宿舍里基本上沒有見到她的身影。
1月27日凌晨,感染科二病區接收了我市首例確診患者,從那時候開始,冀若瑤就再也沒離開過病區。她和同事們一起,每天8時上班,凌晨1時左右甚至更晚才能休息。每天參與患者樣本采集、心理疏導、病情匯報等工作,對外積極完成工作溝通、數據上報。
“其實他們真的挺可憐的,本來就要忍受病痛的折磨,獨自躺在隔離病房,面對網絡疫情、甚至大量的電話騷擾,以及全副武裝的醫務人員,這些都可能會增加他們對病情的恐懼。”冀若瑤表示對病人的情緒波動特別能理解。
冀若瑤說,自己有專業醫療防護,并不擔心會被傳染,只是有幾次帶病人做CT的過程中,就是擔心病人情緒失控,跑出去會傳染更多的人。自己曾遇到過情緒不穩定的患者試圖跑出病區。因此,她總會更加關注病人的情緒,她經常告訴病人:“我能理解你想家人的心情,你要積極配合治療,心態好了病就好得快,就能早點回家了。”
同事蘇金丹說:“只要你不會弄的,冀若瑤都會,只要你提出幫助的需求,她都會盡力。作為95后的她有著00后的時尚,有著90后的拼搏!”
隨著病患情緒的穩定和對醫護工作的理解支持,更多和他們一起并肩作戰的人,以及來自醫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關懷和慰問,讓冀若瑤相信:疫情的寒冬會很快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