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醫劉妮(左一)行走在鄉村路上
趙少斌楊鑫
群山起伏,薄霧彌漫,清晨出發,傍晚回家。她一直奔走在商州區楊峪河鎮民主村崎嶇的山路上,走村入戶為返鄉人員測量體溫,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加強排查防控。她堅守防疫一線,重復著煩瑣的工作。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累計徒步山路近300公里,卻沒有叫一聲苦。
這位村醫名叫劉妮,是商洛市第二屆“最美鄉村醫生”榮譽稱號獲得者。今年39歲的她來自關中長安,畢業于延安大學臨床專業。2007年,她放棄西安鐵路中心醫院優越工作環境,懷著一顆服務山鄉的赤誠之心,跟隨丈夫工作調動,來到商洛山的楊峪河鎮民主村,承擔起村醫職務。
商洛的這12年里,她扎根山區,治病救人,服務鄉親,深受群眾信任。
這次疫情防控期間,天剛蒙蒙亮,村里還一片寧靜,劉妮就早早起床,安頓好老人和孩子后,匆忙騎上踏板摩托車趕往村衛生室,穿好白大褂,戴好口罩、帽子,就開始了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
民主村有15個村民小組529戶1593口人,村域面積3.6平方公里。這里環境閉塞,15個村民小組群眾星散地分布在兩條溝的七面山坡上。12組至15組距村較遠,往返一次有20多公里的山路,好多村民家不通水泥路,要徒步前行才能到達。
當前,正處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民主村在外務工返鄉人員多,防疫任務重,加之村里防控疫情條件差,能否控制住這次疫情,也是壓在劉妮心頭的一塊大石頭。
在農村一線防疫,感染風險大。尤其作為村醫,不但要背起醫務箱,逐戶量體溫、登記、宣傳消毒防護知識,詳細摸排返鄉人員。同時,她還要給這些返鄉人員的家人,以及附近與返鄉人員有緊密接觸的人員測量體溫。
山里往返不便,幾經輾轉就到午飯時間,有村民讓她到屋里吃飯,還有村民給她送熱水,為不麻煩群眾,劉妮清早便在屋里將飯吃飽,帶著水杯與一些小食品,在村民屋場院子匆匆吃完,又繼續趕路。因為她心里還裝著剩下的幾戶返鄉人員,只有抓緊時間檢查完畢,她才心里踏實。
2月13日,得知民主村14組的村民任某某和老伴龍某某從西安回來,龍某某回來之前還住過醫院,劉妮很不放心,急忙聯系鎮衛生院、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一塊到其家了解情況。劉妮給他們詳細檢測,查看其住院病歷,詢問住院及身體狀況。當確信任某某兩口沒有什么不適癥狀后,劉妮這才放心下來,并反復叮囑他們:“若感覺身體不適或出現發熱現象,就立刻給我打電話告知。”
目前,民主村解除居家留觀60人,沒有發生一例疫情感染疑似病例。
天色擦黑,一路寒風凜冽,蒼穹之下青山如黛。等劉妮回到村醫務室,將當天返鄉人員身體情況匯總上報后,看著手機微信運動數字,今天又走了12公里的山路。
天色漸晚,山間暮靄四起。劉妮整理完相關資料,給衛生室進行消毒,忙完這些活,手機時間已顯示晚上8時許。
有人問劉妮:“你天天與返鄉人員緊密接觸,心里怕不?”面對別人提問,她平靜地回答:“說心里完全不怕,那是假話。現在疫情防控這么緊迫,我作為一名鄉村醫生,肯定是要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因為我們村醫的職責就是守護群眾的生命安全。”
說起辛苦,劉妮表情靦腆,含笑說道:“市檢察院和區電力局幫扶民主村,兩個幫扶工作隊、鎮包村領導,還有村干部,他們整天進村入戶,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在檢查點輪流值守,比我辛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