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亮)近年來,我市以只爭朝夕的決心,深度挖掘商洛風土人情、地方特色,不斷鞏固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努力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力推進文化事業發展繁榮。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市有市、縣級公共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各8個,國有文藝院團8個,已納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庫的有797人,涵蓋文學、戲劇、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曲藝、攝影等各個公共文化服務門類。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已建成(含改建)鎮辦、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329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6.4%。
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廣泛組織開展了“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書香商洛,閱動秦嶺”等系列活動,積極參與舉辦了第三屆、第四屆陜西省農民文化節(群眾文化節)商洛分會場活動以及第一、第二屆陜南民歌大賽。商州區“周末大家唱”、商南縣“秦風楚韻·鹿城追夢”、柞水縣“送歡樂鄉村行”等多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被評為全省文化館站免費開放服務示范項目,柞水縣“文化趕大集”活動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列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項目進行推廣,洛南縣城關鎮劉澗社區、鎮安縣永樂鎮北城社區被命名為“陜西省文化示范社區”,丹鳳縣棣花鎮、山陽縣中村鎮被命名為2018-2020年度“陜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柞水縣、山陽縣成功創建“省級文化先進縣”。“三區”(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文化工作者專項支持計劃)工作成效顯著,全市注冊“三區”文化志愿者5186人,成立了102支文化志愿者服務隊,2017年以來深入貧困村開展各類文藝培訓及演出服務近600場次,結成幫扶對子147對,受益群眾達3萬多人。2019年,全市組織開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近4000場次,其中大型廣場文藝活動近1000場次,成功舉辦了商洛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
打造了一批優秀舞臺藝術劇目。根據賈平凹同名小說改編的大型商洛花鼓現代戲《帶燈》先后在銀川、蘇州、上海、北京等地匯報演出,榮獲30多項大獎,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商州區編排的民族歌劇《江姐》,洛南縣創編的秦腔神話故事劇《沉香》,丹鳳縣創編的紅色題材情景劇《南山火種》、音舞詩畫劇《古道流韻》,商南縣創編的商南花燈戲《闖王寨傳奇》,山陽縣創編的民族古典舞劇《槍魂》、功夫舞劇《七劍下天竺》,鎮安縣創編的漁鼓音樂風情劇《杜鵑花開》,柞水縣創編的漁鼓山歌劇《孝義川》,商洛山花藝術團(民間文藝團體)創編的《紫荊樹下》等一批優秀劇目,先后參加了省、市展演,榮獲了近50多個獎項(包括集體獎和個人獎)。2018年,市劇團新創編的脫貧攻堅題材大型商洛花鼓現代戲《情懷》參加了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列為2019年度西部及少數民族地區重點原創劇目專家支持項目。2019年9月,洛南縣劇團移植編排的秦腔現代戲《西京故事》《洪湖赤衛隊》成功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