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柯巖)11月20日,我市召開“黨旗引領脫貧路”主題實踐活動新聞發布會,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我市自2018年以來開展“黨旗引領脫貧路”主題實踐活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2018年下半年,由市委書記陳俊點題,市委組織部策劃實施,對以往黨建品牌進行優化整合,在全市部署開展“黨旗引領脫貧路”主題實踐活動,實施“堡壘強基、頭雁培育、先鋒引領、聚力攻堅”四大行動,力爭通過3至5年建設,努力達到鎮辦沒有后進班子、村沒有軟弱渙散黨組織、集體經濟沒有“空殼村”、黨員沒有貧困戶;強化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強化對脫貧攻堅戰的領導、強化黨員干部“雙帶”能力、強化群眾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標。
活動開展一年多來,市委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扎實推進落實,先后召開部署動員會、現場推進會進行部署,建立清單管理、動態研判等6項機制進行推進,抓現場觀摩、考核激勵、暗訪督導,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各級黨委抓黨建促脫貧主體責任進一步夯實,黨組織脫貧攻堅引領力進一步增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素質進一步優化,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發揮,聚力攻堅合力進一步形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保證。
堡壘強基,增強脫貧攻堅“組織力”。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主題教育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扎實開展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和整改落實,村兩委班子抓黨建促脫貧的政治自覺不斷增強。簡便務實推進標準化建設,突出班子運行、作用發揮等軟件建設,實行村活動場所室內外布置硬件建設“瘦身減負”,標準化達標村占總數的71.2%,市級示范村占19.8%。聚焦黑惡宗族勢力干擾、信訪矛盾突出、村黨組織書記不勝任不盡職等“3個問題、5類村”,推行精準識別、精準指導、精準施策、精準督促、精準驗收“五步工作法”,全市研判確定128個軟弱渙散整頓村,占村總數的11.5%,整頓提升41個。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丹鳳縣召開現場觀摩推進會,制定集體經濟資金風險管理、再分配、村干部兼職取酬等辦法,目前,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占到95.3%,其中收入30萬元以上的占10.1%。
頭雁培育,配強脫貧攻堅“引路人”。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動態優化調整、任職備案,全市開展村兩委換屆“回頭看”,對1.03萬名村干部進行聯審,清理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涉黑涉惡等有前科劣跡村干部97人。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全市“一肩挑”的村達到999個,從換屆時的3.8%提高到現在的89.6%。實施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依托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商洛電大、商洛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資源,實施村兩委干部大專學歷在職教育510人。以“四支隊伍”為重點,舉辦市級示范培訓班次10期,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在南京市委黨校、禮泉白村、商洛市委黨校等培訓村干部2900人次,縣、鎮送教上門兜底培訓2.7萬人次。實施貧困村“雛雁工程”,每村安排1名黨員發展計劃指標,配備后備力量3至5人。
先鋒引領,培育脫貧攻堅“先鋒隊”。各縣區通過財政投入、黨費支持、黨員捐助、社會資助等途徑,建立黨員創業帶富基金,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能力得到提升,全市培養“雙帶”型農村黨員9849名,兼任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412名。扎實推進“承諾踐諾積分評議”一體化教育管理,推行農村黨員分類管理,全市共有3.64萬名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深化“黨員+”融合教育和“四扶五風六化”活動,開展移風易俗,實行支部牽頭、黨員帶頭、獎評激勵,引領群眾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積極參與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引導群眾自覺摒棄陳規陋習,踐行時代文明新風。
聚力攻堅,提高脫貧攻堅“聚合力”。管實用好“四支隊伍”力量,中、省、市、縣、鎮共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4803名,實行項目、資金、責任三捆綁,不脫貧不脫鉤。持續深化“人才服務團”助推脫貧攻堅模式,市、縣區共組建人才服務團62支,帶動4.3萬名專業人才投身產業扶貧,幫助6.95萬戶、21.78萬人發展特色產業,對接爭取項目67個。大幅提高脫貧攻堅考核權重,將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考核分值權重提高到500‰,其他貧困縣提高到400‰,摘帽縣提高到300‰,樹立以脫貧攻堅總攬全局的鮮明導向。用好“寧商幫扶”“三大幫扶體系”“萬企幫萬村”等力量,開展“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