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殘疾預防工作綜述
8月25日是第三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殘疾預防,從生命源頭做起”。
殘疾,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殘疾預防。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增強全社會殘疾預防意識,重視殘疾人健康,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2016年8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2017年2月國務院頒布《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正式設立“殘疾預防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高度關心和重視。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十九大確立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決策部署,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殘疾預防作為“三個商洛”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衛生計生、安全生產、交通安全、殘疾人康復等各項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市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率下降26%,事故傷亡人數下降5%,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53%,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率達到85%,傳染性疾病、營養不良、藥物中毒等造成的殘疾大幅減少,殘疾預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制度為基,工作體系不斷健全。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市有各類殘疾人16.7萬人,占總人口的6.9%,平均每14個人中就有一名殘疾人。為進一步加強殘疾預防工作,市政府先后制定印發《商洛市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商洛市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施方案》《商洛市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實施方案(2017-2025年)》《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創建交通標志安全示范鎮村社區路段實施方案》,調整建立了殘工委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市殘疾預防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承責履職,共同推進,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殘聯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殘疾預防工作體系和防控網絡更加完善,全市殘疾發生率呈現穩中有降趨勢。
預防為主,精準康復增添動能。實踐表明,殘疾預防作為前端關口,將其與康復保障協同推進,能最大限度減輕殘疾、消除殘疾。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持關口前移、預防為主、康復結合的原則,努力提高全社會殘疾風險綜合防控能力。衛生計生部門積極推進婚前醫學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倡導居民定期健康體檢,引導鼓勵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建立健康體檢制度,實行重大疾病全程監測預警。應急管理、交通、民政、自然資源、氣象等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常態化實行安全生產隱患和道路隱患排查治理,全力預防工傷、職業病以及交通違法致殘。進一步健全氣象、洪澇、地震、地質災害等監測和預警預報,提高突發自然災害現場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形成黨政同抓、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格局,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大大減少了殘疾的發生。各級殘聯牽頭協調,通過線上線下雙向發力,動員社會各界和助殘志愿者廣泛開展“全國助殘日”“殘疾預防日”等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識別主要致殘風險的知識,了解預防殘疾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全社會殘疾預防意識與能力顯著增強。同時,全面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積極推進殘疾預防和康復保障工作。截至2019年6月,累計辦理殘疾人證11.8萬份,實施各類康復服務5萬人次,為2.3萬名殘疾人提供輔具適配,為9790名建檔立卡貧困精神病患者和持證精神殘疾人實施康復服務補貼,為全市260名7歲以下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免費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2200例,逐步建立起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和康復保障體系。
共同參與,凝聚社會助殘合力。為提高殘疾預防和康復保障供給能力,我市積極推行社會化殘疾人工作模式,鼓勵社會機構參與惠殘民生工作項目。依托市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先后考察引進了商洛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商洛啟聰特需兒童中心,建立起了洛南、商南、山陽3個縣級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同時依托市和縣區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資源,以及殘疾人家庭簽約醫生項目等,推動建立四級社會康復保障網絡,在鞏固深化殘疾預防工作的同時,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補償功能,提高生存質量,增強社會參與能力,以全民健康成就全面小康。
今年殘疾預防日的主題是“殘疾預防,從源頭做起。”讓我們攜手共進,以育齡婦女、孕產婦和兒童家長等為重點人群,大力倡導婚前、孕前健康檢查,做好產前篩查、診斷,加強新生兒及兒童早期篩查和早期干預,推動從生命源頭做好殘疾預防,為健康生活、幸福生活提供源泉和基礎。(市政府殘工委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