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婭
開欄語
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70年來,廣大離休干部在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發展新中國的偉大征程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今日起,本報聯合商洛市委老干部工作局推出“難忘的新中國記憶”欄目,通過老干部的親身經歷和見證,熱情謳歌偉大祖國70年來的滄桑巨變,頌揚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充分展示老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以此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為創新美麗幸福商洛凝聚智慧,為商洛追趕超越貢獻力量。
現年92歲的趙中統,1947年參加革命,1990年3月離休;當過兵,打過仗,挨過餓,從吃不飽睡不好的戰火紛飛年代走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他不忍心回憶過去的酸楚,更不敢想象如今生活的富足。70年風雨同舟,70年春華秋實,70年一個老人的艱辛成長,70年難以抹掉的歲月印痕,回憶歷史,老人熱淚縱橫……
山西兵娃的心愿:
睡一夜好覺吃一碗撈面
走進趙中統的家,三室一廳的房屋里裝修呈現出現代化的生活,但屋里陳設的家具將人一下子帶入了歷史。“這是我參加工作時候常用的箱子,這是五十年代初我找人打的家具,這是……”趙老介紹著家里的老家具如數家珍。這些老家具在我們看來,說是老古董也毫不夸張,而在趙老心中,這些都是他曾經想都不敢想的美好。
說著他打開了記憶的匣子,當年20歲的山西運城少年趙中統跟隨劉鄧大軍南下,在鄂、豫、陜三地打游擊,隨著大隊伍的轉移,他們來到了商洛,當時正值兵荒馬亂,老百姓生活非常艱辛,為了能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趙中統扛穩了肩上的鋼槍,和戰友們一起完成保家衛國的使命。“當時打仗走到商洛的時候,我們人數已經很少了,基本上就是五六個人一個旅,為了不讓敵軍知道我們真實的人數,我們一會兒換成三旅,一會兒換成五旅,換來換去其實就是我們幾個人;白天還好應付,一到晚上就不安全了,我們不能睡覺,害怕被敵人發現就輪流值班放哨,一點兒都不敢含糊,有時候一晚上要轉移十幾個地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下來。”講起這段艱苦歲月,趙老的淚水就沒有停過,“我是山西人,在這邊很不適應。就拿吃的來說,我們那邊不種玉米,習慣吃面,而商洛這邊的人喜歡吃玉米糊湯,我那時候的夢想就是什么時候不打仗了,我能睡一夜好覺,吃一碗老家的撈面,這就是我幸福的生活。如今,別說是一碗撈面,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比過去的皇帝吃得還要好。”
人民公仆的責任:
建一座水庫為一方人民
新中國成立后,趙中統也走向了新的工作崗位。從縣委文書到地委秘書處,又從秘書處調入供銷社,不管在哪個崗位上,他都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而在他記憶深處,丹鳳龍潭水庫的修建是他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這一輩子讓我最難忘的就是在丹鳳修建龍潭水庫的日子,水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資源,也是莊稼成長的必要條件,而那時候整個丹鳳城區吃不上水,沒有了水還談什么發展,所以當時組織把這個事情交給我的時候,我就暗自下決心要早點修好水庫,造福群眾。”在他看來,作為人民的公仆就必須要為老百姓解決實事,當時負責修水庫的干部一共有6個人,水庫修建是24小時不停歇的施工,一天3班倒,所有干部吃住都在水庫上,日日夜夜都在趕工期,別人還會輪崗休息,趙中統有時候1天1夜都不睡覺,就是為了讓水庫早日建成。因此修水庫的3年,趙中統基本上很少回家,“我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我們修水庫只花了453604.21元錢,修了整整3年,用了75萬個工時。大家都是一心為公,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你看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龍潭水庫依然是丹鳳的主要飲用水源地,還在繼續為丹鳳人民服務,想到這里,我覺得曾經吃的苦都是有意義的。”講起龍潭水庫的修建,趙老一身正氣。
丹鳳龍潭水庫,是丹鳳的一級飲用水源,兼具防汛灌溉之用,滋養著整個縣城。該水庫位于丹鳳縣城東北部,修建于20世紀70年代,庫水清冽豐沛,水質極佳,總庫容276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8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0.5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54萬畝。40多年來,該水庫在防洪、灌溉及縣城供水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丹鳳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離休老干部的希冀:
有一顆恒心做一個好人
從睡不好吃不飽的年代,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改變,趙老覺得就是穿越了一個時代;從打游擊的居無定所,到吃上公糧的喜悅,趙老不相信社會發展如此之快;從“三轉一響”(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的富足,到如今電氣化的普及,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驚喜,讓趙老感覺比中了五百萬彩票還要精彩!
“我爸今年90多歲了,穿的還是30年前的衣服,平時也不讓我們給他買東西,家里的家具我們都好幾次要求換了,他硬是不讓換。平時吃飯也響應光盤行動,就連我孫子把飯掉到地上了,他都要撿起了吃掉說不能浪費,他艱苦樸素地過了一生。”說起自己的父親,趙老的兒子有些許無奈,但更多的是為有這樣一個父親而感到驕傲。
“和過去相比,現在孩子們的生活是我們曾經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所以我希望這一代的孩子們能保持老一輩艱苦奮斗的作風,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擁有一顆恒心,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黨和國家以及人民多作貢獻。”提起對新一代的希冀,趙老說得很是認真。
跟隨著趙老回憶的軌跡,那些崢嶸的歲月,那些深深的愛國之情,在老人回憶過去的瞬間被點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穿越世紀的老人內心深處對黨和國家的忠心,對人民和下一代的愛心,對中國未來和中國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