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婭 陳芬
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新中國成立后征戰陜南,從學了一個星期醫療知識的衛生兵變成療養院的主治醫師,70年的艱辛歲月在如今87歲的鄢蔚如眼里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然而70年的成長,70年的歷練,70年的風雨,讓這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看到了一個成熟的共產黨,一個已經強大正在大步前進中的新中國。回憶起新中國成立的70年,感謝黨的恩惠,感謝政府的好政策成了老人的口頭禪。
征戰陜南一邊剿匪一邊生產
1949年6月,時年17歲的鄢蔚如剛剛參加革命,成為了商洛軍分區第四團特務連的一名通信兵。“那一年新中國即將成立,通信還是很落后,我們在城里辦公,城外還駐扎了4個營地,我和戰友負責的是柳家溝營地和張村營地,每天都會給營地送信件,送簡報。送的途中沒有車,都是一步一步走過去的,每天扛著槍,往返走百里多的路,腳磨破了一層又一層。”鄢老回憶說,他當通信兵干了不到半年時間,新中國就成立了,開國大典的時候老百姓都很開心,舉國旗的舉國旗,畫五角星的畫五角星,街頭巷尾到處都是慶祝的畫面,讓平時冷冷清清的商縣城顯得格外的熱鬧。
新中國成立了,商洛也解放了,可是安康遲遲沒有解放,團里領導就安排鄢蔚如他們繼續征戰陜南,爭取早日解放安康。“我們到了安康以后,先去的嵐皋縣,去了以后發現那邊的情況非常惡劣,到處都是土匪,剿匪就成了我們的日常工作。光剿匪也不行啊,我們得自力更生,我們本身來的這個連就有30多個人,過來收編了100多個人,這么多人要吃要喝,就得自己勞動啊!”回憶起剿匪的經歷,鄢老說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他們只能一邊搞生產,一邊去剿匪。
“在安康的時候已經是1950年了,我們全軍大搞生產,砍伐了一面山專門用來開荒種地,整個部隊都駐扎在山里頭,住的是茅草棚,睡的是大通鋪,平時的開銷就靠從山上砍伐樹木鋸成的木板賣了換錢。開荒后,一把火燒掉的草木灰就是種地的好肥料,這時候,我們按照節氣在山上種玉米等一些基本的農作物,還養豬、養羊、養雞來改善一下生活。”講起這段艱苦的歲月,鄢老的表情很凝重。
重返商洛一邊學習一邊上班
“在安康剿匪的時候,我就從通信兵轉成了衛生兵,團里派人給我們作了一個星期的培訓,講簡單的醫療知識,如何包扎傷口,如何消毒等,當時醫療條件很差,團里培訓的醫生就教我們如何用身邊的東西來進行自救和互救,包括骨折了怎么用樹枝固定,或者用槍支來固定,怎么快速止血等,就這樣簡單學了一個禮拜,回來后我就成為了衛生兵,一個連只有一個衛生兵,我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說起當時身份的轉變,鄢老又陷入了回憶之中。
沒有系統的學習,僅憑簡單的培訓,卻讓鄢老愛上了這份職業,而且一發不可收拾。講起這段經歷,鄢老的愛人也分享起了當年:“安康解放后到了1952年,因為他當過衛生兵,分配的時候就分到了石泉縣公安隊當衛生員,由于之前沒有學習全面的知識,他就堅持自學補理論基礎,了解一些醫療常識,他可以說是最早的男護士,從包扎傷口到打針開藥,他都愿意花費時間去學習,有時候還開玩笑說,這學醫可比剿匪要輕松多了。”
1959年,鄢老調回了商洛,第一件事就是在組織的安排下進入了西安衛校上學,這對于文化基礎差的他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想著自己扛過槍、剿過匪、流過血什么苦沒經歷過,什么罪沒有受過,既然組織信任我,讓我去學習,我就得好好學,文化底子跟不上,就得比別人多付出么;在衛校3年畢業后,我回來依然堅持學習,醫生這個職業本身就要求理論知識高,見識多。所以回到商洛以后我就邊上班邊學習,在提高自己的同時,也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的百姓擺脫痛苦。”回想起這段一邊學習,一邊上班的經歷,鄢老看了身旁的愛人一眼,眼里滿是抱歉。因為對工作的用心,讓鄢老對家庭少了一份負責,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愛人一肩挑,不過現在提起來他依然不后悔當初的選擇。
暢想時代一邊感恩一邊珍惜
如今87歲的鄢老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樓取當天的報紙,及時了解國家發生的大事。單位給他們訂的有《陜西日報》《商洛日報》《金秋》等報刊,他每天都要坐在陽臺的躺椅上,把這些內容反反復復地翻著看,通過報紙了解時事,了解窗戶外面的世界,還不時和自己的愛人回憶當年生活的艱辛,感嘆現在社會發生的巨變。
“我父親這人一輩子就是喜歡工作,我母親一輩子都在支持我父親工作,按說兩個老人都在衛生系統也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從來不為我們開后門,總是教育我們要靠自己去奮斗,就包括我女兒考上武漢大學,學的也是醫療專業,他還是叮嚀孩子要多學習,多靠自己,多努力。”鄢老的兒子鄢輔軍談起自己的父親,說老人本分了一輩子,對兒孫們的要求也是這樣,希望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收獲幸福,而不是沾大人的光去享受生活。
鄢老說他們是吃過苦的一代人,孩子們生活在這么好的環境,理應靠自己的能力去適應社會。現在和平了,沒有戰爭,政治環境和生活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一代人更應該憶苦思甜好好生活。說到這里,鄢老還開玩笑說,社會發展太快了,他這個老商縣人現在出門遛彎都容易迷路呢。“你看過去的通信靠走、靠吼,如今的電話就能讓人面對面聊天;過去我是衛生兵的時候只有繃帶、紅汞、碘酒簡單的醫療用品,現在一個市區就有好幾家醫院,設備都很先進;之前住的是茅草棚,后來變成石板房,現在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樓房;能夠擁有這么好的生活,這么好的條件,是不容易得來的,所以我希望這一代人能珍惜現在的生活,多關心時事政策,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融入這個社會,去為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