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崔文)今年以來,山陽縣板巖鎮安門口村黨支部堅持問題導向,對照退出標準,以遍訪活動為抓手,“全科體檢”貧困對象,查擺、解決各類問題,持續深化“黨旗引領脫貧路”活動,全面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市紀委監委開展包扶工作以來,堅持把常態化理論政策學習作為提升“四支隊伍”業務理論和能力的重要內容,依托黨員遠程教育、學習強國等平臺,利用“周例會”制度,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要求,以“心中有數”的基本要求將政策理論與實際村情牢牢結合起來,著力打造脫貧攻堅強軍。同時開展“規劃藍圖大討論”“小院里面都來講”“進組串戶訪民情”等互講互評活動,開展扶志扶智教育,評選先進典型,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定時分類大走訪。結合遍訪貧困戶活動,組織“四支隊伍”,對照退出標準逐戶“全科體檢”查找問題,認真梳理已脫貧戶需要繼續跟進的短板和未脫貧戶的實際困難,按照“八個一批”政策歸類,研究細化方案,建立和完善村脫貧攻堅研判臺賬,針對研判出的12個類涉及82戶的103個具體問題逐一落實解決,以扶貧政策落實落細全面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安門口村以“集體經濟強村”“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示范村”為總目標,督促完成豐水灣田園綜合體基礎設施建設及魚苗投放工作,推動建成千畝花椒示范產業園,扶持黃姜、白及、核桃、蒼術等特色農業種植2000畝;引導榮豐、興農等種養殖合作社養殖生豬400多頭、養雞8000只;發動群眾種植杏、桃等水雜果200畝、枇杷6000多株,形成了“一心兩片三帶九基地”的產業布局。
做實集體經濟。召開回鄉創業諸葛亮座談會,通過廣泛征求安門口在外成功人士、鄉賢人士、黨員群眾多方意見,確定了建設“扶貧脫貧示范村”、利用村小學樓頂建成40kW的光伏發電項目,增加村集體年收入4萬元;引進企業大戶承包2015年流轉50畝土地建立的戶太八號葡萄基地,在扭虧為盈的同時,年增收3.5萬元;產業貸入股誠惠分紅2.4萬元,產業扶持資金入股分紅1.6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年收入11.5萬元,帶動7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6000元,結束了多年以來集體經濟“空殼”狀況,提升了黨支部的引領威信和帶領群眾增收的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