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 趙何音


晨曦初露,朱端平便早早往羊肚菌產業大棚走去,這已經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村黨支部要求我們負起責任,精心管理,作為小組長,我得時時操心著。”
柞水縣營盤鎮龍潭村的羊肚菌產業基地,是由村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黨小組籌建的。為了更好地發揮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示范引領作用,2019年1月,龍潭村成立了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黨小組,黨小組由13個人組成。
在黨小組會上,大伙兒圍繞村集體經濟和產業發展,你一言我一語展開熱烈討論。最終形成了黨小組第一個決定,就是依托龍潭村已經建成的沙溝菌藥產業園,走小眾路線,種植“菌中之王”羊肚菌,用稀有菌帶動傳統菌藥發展,用特色稀有產業打開銷路、擦亮品牌。
朱端平介紹:“剛開始,省內沒有完整的羊肚菌種植經驗可借鑒,我們便一起商量,在網上搜索,向縣農業局求助,找到了氣候、土壤、環境相似的四川綿陽羊肚菌生產基地。”于是,黨小組牽頭,先后帶領龍潭村“四支隊伍”成員,三出陜西去四川取經。
學到了技術和經驗,但菌種培育還得因地制宜。經過商議表決,先將4號、5號大棚作為實驗棚。大家一起鉆進大棚,反復試驗菌種培養,一遍遍攻克技術難關。終于用當地的野生羊肚菌,成功分離培育出了具有“龍潭基因”的菌種,并在18個
“我們的羊肚菌,不僅菌種姓龍潭,‘吃’的也是龍潭的‘飯’。”在大棚務工的當地村民何永蓮激動地說。原來,為了打造高品質的羊肚菌,黨小組中的技術員王增勝根據自己20多年種植食用菌的經驗,舍棄常用的標準營養袋,用玉米、小麥等雜糧為羊肚菌量身定做了“強身健體”的高標準營養袋。
正是這樣集思廣益,勤于鉆研,13個人的智慧匯集到一起,凝聚起了合力攻堅的強大力量。“我們不追熱點、不隨大流、不求高大,堅持走小而美的路水縣農副產品。龍潭村羊肚菌的獨樹一幟,吸引了多方眼球。在今年的寧商協作農產品電商營銷人才(柞水)南京研修班上,南京對口扶貧協作方專門為龍潭村設計了“龍潭別樣”商標,黨小組立刻注冊,把大家對家鄉的情懷融入產業。
如今,18個羊肚菌大棚依山傍水而建,噴灌系統每天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大棚中的羊肚菌長勢良好。4月底,龍潭村的第一茬羊肚菌上市了,市場反響非常好,脫水后的羊肚菌“地頭價”就達到每斤600元左右。
據估算,基地年可產羊肚菌干品800多斤,年產值50多萬元。戶均年增收入1000多元。同時,還可帶動周邊26戶貧困戶務工,輻射帶動全村382戶農戶從事香菇、重樓、玄參等菌藥類栽植、加工、銷售,真正使其成為龍潭村的穩定增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