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奇瑞
三月的秦嶺山,萬木復蘇。3月13日中午,秦嶺四方山南坡柞水縣下梁鎮老安寺四道溝口,李明德剛巡視完生態林準備下山。只見他臂膀上戴著“護林員”紅袖章,肩上挎著印有“護林巡山”的挎包。
兩年前,李明德因居住偏遠和供孩子上大學,成了深山老林里的貧困戶。本來家就窮,僅有的70畝林山還因封山育林不能砍伐,一度讓只有小學文化的他頗為不解——靠山就得吃山,不叫砍樹不是絕了山里人的出路嘛!
脫貧攻堅以來,短短兩年多時間,李明德就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能人。讓李明德想不到的是,讓他一家脫貧致富的還是那片禁止砍伐的林山。
“我住在大山里,當然是靠生態脫貧的呀!”李明德一語道破脫貧的秘訣。原來,這兩年來他不但養蜂,還在房前屋后的樹林里散養了烏雞,還當起了“護林員”。
2016年春,當李明德為生計和孩子學費發愁的時候,縣天然林保護中心在村上設立了生態護林站,把李明德聘為生態護林員。當上護林員,他每月有600元護林工資,一家的基本生活不成問題了。縣天保辦和村上要求護林員帶頭脫貧致富,動員李明德利用林區優勢發展生態種養。李明德思謀,封山育林后,山上草木茂盛,的確適合發展養殖業。他響應號召,養了5頭牛,把原有的兩箱蜜蜂擴大到20箱,還在林下養了20多只烏雞,在空閑地里種了0.5畝藥材。
山里的土蜂蜜、烏雞蛋和烏雞,質優味好,特別受歡迎,經常有人上門求購,根本不愁銷路。
當年底,李明德出售兩頭牛收入1萬多元,出售蜂蜜1萬多元,繁殖的烏雞和雞蛋當年收入五六千元,加上護林收入、藥材收入、林山的生態補償、退耕還林糧錢補償和林果收入,李明德收入近4萬元。之后的兩年里,他的收入一直穩中有增。
“我原以為山里人不砍樹就沒出路了,沒想到如今生態好了,我的收入比往年多了十幾倍,去年我就甩掉了窮帽子!”李明德笑著說,看來“靠山吃山”還得講究“吃”的方法。
一家富了不算富。嘗到了生態“甜頭”的李明德還帶動貧困戶郭鳳成養牛養蜂,郭鳳成家一年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去年也脫了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