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亮 張榮)今年以來,山陽縣按照“項目帶動、龍頭推動、科技驅動、集群聯動”的思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民營企業,助推工業經濟提質增效。
抓建設擴總量。繼續實行重大項目建設“六個一”工作機制,對電子信息產業園、德潤康中醫藥開發等20個新建項目和中藥材戰略儲備庫、全釩液流蓄能電池、五氧化二釩清潔生產等6個續建項目逐項目成立工作隊,逐項目明確任務目標、倒排建設工期、細化時間節點,逐項目確定縣級領導包抓、一線推進、一抓到底,做到任務目標化、責任具體化、推進節點化。
抓生產保增長。緊盯全年工業經濟發展目標,將各項任務分解到企業、落實到車間,加強運行監測,強化生產調度,加快五洲、豐源等重點企業滿負荷生產。深入開展“百人包百企”活動,突出“一對一、點對點”服務,及時解決困難問題,全力促進必康等骨干企業挖潛增效。1至2月,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3.02億元,增長13.5%。
抓創新調結構。積極開展校企、院企“雙走進”活動,建立戰略合作聯盟,密切產、學、研協作,助推全釩液流蓄能電池、PE可降解材料等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堅持“綠色化、生態化、低碳化”發展,鼓勵盛合鎂業、天竺飲品等企業改良工藝,延伸循環產業鏈,增強內生動力。1至2月,5個技改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占年計劃32.5%。
抓配套促聚集。建立完善園區管理、運行、服務等一系列體制機制,全力促進各類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向高新區聚集。加大資金投入,全面完善道路、電力、燃氣、供水、排污等配套設施,加快土地征收和標準化廠房建設,不斷吸引名優企業入園集聚發展,快速實現產能。1至2月,建成標準化廠房1.2萬平方米,新增入園企業兩戶。
抓招商增后勁。圍繞國家現代中藥材產業基地、國家高端釩材料基地建設,精心策劃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裝備制造等重大工業項目13個,確保項目建設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緊盯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型央企民企,實施專題招商、叩門招商,30萬平方米環保新型鋁制品加工、沁盛保健酒開發等6個工業項目達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