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廣泛宣傳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展示各行各業新時代的良好精神風貌,引導和激勵我市各級各部門、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為奮力追趕超越、打贏“五個戰役”、建設“三個商洛”貢獻智慧和力量,2018年5月至7月,由中共商洛市委宣傳部、中共商洛市委網信辦、商洛市文聯主辦,商洛日報社、商洛廣播電視臺、商洛新聞網、商洛之窗、陜西傳媒網商洛頻道、陜西網商洛頻道協辦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網絡征文活動,得到全國各地關心商洛發展的文學愛好者的積極參與,共收到投稿340篇,參與網絡投票人數達3萬余。經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及網絡投票,共評選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優秀獎20名。現將獲獎結果公布如下:
一等獎(5名)
《四次搬家見證幸福變遷》作者:王世虎(西安市蓮湖區崇智路)
《我的父親母親》作者:張 萌(商洛市工信局)
《改革,福來》作者:呂麗霞(商洛日報社)
《商洛變美了》作者:南星(商洛市委宣傳部)
《奶奶眼中的改革開放》作者:胡小衛(商洛市職業技術學院)
二等獎(10名)
《從“聽喇叭”時代到“全民K歌”手機時代》作者:郭夏季(洛南縣景村中學)
《萬灣新姿》作者:劉丹影(丹鳳縣新華書店)
《豆面》作者:任丹江(商南縣人民法院)
《幸福商洛我的家 》作者:趙會奇(中共商洛市委辦公室)
《山那邊》作者:劉志豐(丹鳳縣中小企業局)
《廁所的故事》作者:閔 露(商洛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
《那一條自強不息的路》作者:李 妮(商洛市木材公司)
《我的商洛我的家》作者:李 暉(商洛市市政園林處)
《見證縣城昔日今朝》作者:劉花娥(洛南縣委黨校)
《旅游扶貧帶來山村巨變》作者:楊澤孫(江西撫州市河濱路)
三等獎(20名)
《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作者:林偉鋒(商洛市植保植檢站)
《外婆的新生活》作者:張雨倩(武漢市橋口區漢西一村)
《老柳的開車夢》作者:劉興柱(丹鳳縣疾控中心)
《靜靜的桃岔河》作者:王向古(商州區糧食局)
《改革開放給我生活帶來快樂》作者:李志民(商洛市委家屬院)
《住房紀事》作者:錢 海(云南省楚雄市蒼嶺鎮腰站街楚雄監獄七監區)
《四十年風雨路 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作者:楊 衛(商洛市南水北調辦公室)
《家鄉的那條路》作者:范曉晴(商南縣幼兒園)
《改革春風入故園,商山洛水煥新顏》作者:馮 霞(山陽縣人民檢察院政治部)
《我家菜籃子的滄桑變化》作者:丁運時(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
《多彩的商洛變奏》作者:林文欽(商州區北新街27號供電公司信息中心)
《家鄉通了路》作者:甘曉燕(丹鳳縣武關鎮)
《改革開放四十年 我們是幸運的一代人》作者:樊亞榮(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吃穿住行憶往昔》作者:李一峰(商洛市工商和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 )
《我,在改革中成長》作者:翟建紅(商洛市蠶果站)
《大姐》作者:任淑娥(沙河子鎮人民政府公用事業服務站)
《滄桑巨變話發展櫛風沐雨鑄輝煌》作者:楊 釗(山陽縣人民檢察院辦公室)
《改革年代我家房子的變遷》作者:張 悅(湖北省武漢市橋口區)
《我所經歷的改革開放》作者:南 洋(市屠宰辦)
《兩個小時等于四天》作者:張 榜(商洛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優秀獎(20名)
《回家的路》作者:楊青梅(商州區民政局)
《改革開放帶來的變遷》作者:董自庭(商洛市農村能源工作站)
《回“娘家”》作者:時賀新(鎮安縣人民法院民一庭)
《紅塵里的鳴笛聲》作者:張曉云(市委黨校科社教研室)
《鄉下的房》作者:仰 高(空軍工程大學航空工程學院)
《看電影》作者:賈建霞(丹鳳縣委宣傳部)
《故鄉的幸福路》作者:田吉文(丹鳳縣電力局)
《美麗的家鄉》作者:陳龍禮(商州區北寬坪鎮中心衛生院)
《路的記憶》作者:王秀蓮(商洛市市級機關會計核算中心)
《母親的小蒲籃》作者:王高鋒(市委網信辦)
《我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作者:郭雅儉(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回聲嘹亮》作者:劉國華(張家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昔日的夢》作者:張彩虹(鎮安縣農業局)
《記憶中的池塘》作者:張景峰(柞水縣小嶺鎮中小學)
《可愛的家鄉》作者:許建勛(商洛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我與改革開放40周年》作者:熊瀟垚(商洛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麻街嶺上思悠悠》作者:王建宏(商洛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
《給大地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作者:高 鴻(丹鳳庾嶺中學)
《表叔探親》作者:南 昊(商南縣高級中學)
《看發展·看這里·看竹葉村》作者:劉 妮(商南縣地方稅務局)
獎金領取方式:
請以上獲獎作品的作者攜帶有效身份證,于1月29日至2月1日到商洛市行政中心1808室領取獎金及榮譽證書。一等獎,各獎1000元;二等獎,各獎600元;三等獎,各獎400元;優秀獎,各獎200元。聯系人:聶夏瑜 賀 楠,聯系電話:0914-2312854/236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