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亮



一年又一年,又到了辭舊迎新的時候。打開角落里的柜門,取出那一對落了點灰塵的燈籠,擦拭干凈,懸掛在屋檐下。走到街邊到處看看,挑挑選選,終于選上了一副內容很好又適合自家門框的春聯。長久不用的碗筷拿出來,洗干凈放到常用處,準備迎接四面八方的親戚朋友。老媽忙忙碌碌,整天出出進進,運回一大堆東西,嘴里不停地嘮叨著:“過年真麻煩。”臉上卻笑盈盈地期盼著春節的團聚。
過去的這一年,是什么最讓你銘記感懷?你的2019最想活成什么樣?讓我們從下面這些普通人的生活中去感悟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迎接新的一年。
這一年,很累很充實,很暖很快樂
時值隆冬臘月,凍得人們伸不出手,鄉村道路上除了過往的車輛,鮮有人跡。而在距離商南縣富水鎮鎮政府6公里的黑漆河村香菇種植基地,卻尤為熱鬧,從河對岸的路上就能看到,香菇基地里推著小推車、提著竹籃、搬著塑料筐的菇農們穿梭于鋼架香菇大棚的走廊上,忙得不亦樂乎。
“老楊,今年的香菇收成咋樣,現在一袋能掙到幾塊錢了?”
“今年香菇價格比去年好,加上這茬香菇收入,每袋能掙5元錢,我這2萬袋除去成本,能凈掙4萬元,比去年好。”家住黑漆河村一組的貧困戶楊世軍一邊采摘香菇一邊與站在身邊的村支書周衍江說著話。
周衍江是2018年4月份“兩委”換屆選舉新當選的黑漆河村黨支部書記。乍一看,這個小伙年齡不大,眉清目秀,戴著一副深色眼鏡,像從學校出來不久的學生。但從與老百姓談話的內容看,他又像農村工作的“老手”,對這里的村情非常熟悉。村里有多少貧困戶,每個貧困戶住在哪里,家里有哪些成員,主要脫貧產業是啥,他都了如指掌。
經過詢問才知道,周衍江是2012年省委組織部招聘的大學生村官,今年30歲,先后在富水鎮沐河村和富水街社區任大學生村官,主要負責村上的黨建、信息宣傳、團建、群眾文化活動、遠程教育等工作,隨后又在富水鎮黨政辦公室、商南縣委組織部等單位跟班學習,多個平臺的歷練,讓他很快成長為農村工作的“多面手”。2018年3月,經過組織推薦,周衍江到當時富水鎮貧困發生率最高的黑漆河村任黨支部書記。初到村上,很多群眾對他都持有懷疑心理:“這樣一個毛頭小子,來我們村上當書記,能干出點啥名堂嘛。”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一到村上,周衍江發現,村上干部隊伍配備齊全,但是管理相對混亂,工作效率低,大家工作積極性不高。周衍江針對這一情況,組織村“四支隊伍”開會,結合村上日常工作和干部崗位職責,經過充分溝通,對每名村干部進行細化分工,先后建立完善了黑漆河村干部管理制度、文件會簽制度、日常會議制度等。通過一項項接地氣的制度,使村干部隊伍管理更加規范,以前工作中出現的推諉扯皮、責任不清的現象沒有了,村干部責任明確了,辦事效率也更高了。老黨員朱家勝看到這一變化后說:“這小伙兒還真有兩下子。”
理順村干部隊伍管理之后,周衍江又在思考村上的產業發展問題。黑漆河村位于陜西省商南縣與河南省西峽縣交界處,村上的傳統主導產業是香菇種植,2016年村里已建成了商南縣當時規模最大的香菇種植基地,基地占地面積130余畝,能容納近300萬袋香菇菌棒。基地建成了,但是問題來了,沒人經營管理。周衍江心想,這樣可不行,村里要加快農村“三變”改革,壯大集體經濟,必須在香菇上做文章,把香菇基地盤活,把貧困戶牢牢綁在香菇產業鏈上,這樣才能真正幫助貧困戶脫貧摘帽。
2018年4月,周衍江把村上規模化發展香菇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想法寫成調研報告,遞交給了鎮上和包扶單位負責人。鎮上領導了解了周衍江的計劃和想法之后,非常認可,鼓勵他放手去干。說干就干,他一邊組織施工隊伍對前一年冬季因大雪自然災害造成的大棚損壞進行維修,一邊通過政府對接,聯系外地投資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江蘇省南京市與商南縣政府對接,計劃引用新技術,在商南縣發展香菇產業。周衍江通過前期的積極引薦,邀請投資方前來考察、洽談,投資商決定在黑漆河村投資600萬元規模化種植香菇。那一刻,他心里的激動無法用言語表達。
項目落地之后,周衍江積極為投資商協調解決困難,從土地租金洽談對接,到客商用水用電保障,到香菇加工廠、香菇保鮮庫、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完善,他都親力親為,幫助企業解決了一系列難題。“沒想到商南縣的第一個溧商協作項目進展的這么順利,不到2個月時間,所有程序都完善到位,這多虧了地方政府和黑漆河的村干部。”黑漆河村溧商開發公司負責人張升明對此贊不絕口。
“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我們不能把這么好的發展機遇給錯失了。”談到為什么這么努力時,周衍江說。
經過周衍江和村“兩委”干部一干人的努力,不到一年時間,黑漆河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新修建便民橋2座,新修4.5米通組道路4.5公里,茶業園區安裝太陽能路燈40余盞,原先臟亂差的河道被治理成了景觀壩,村黨員活動室改造一新。村里新建生態茶園400畝,發展狝猴桃種植70畝,實施危房改造17戶,落實移民搬遷20戶,46戶貧困戶加入到了村香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每戶獲得400元—800元不等的入股分紅。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三變’改革”的模式,帶動110戶農戶發展香菇種植200萬袋,戶均增收2萬元。2018年,全村15戶51名貧困群眾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村集體經濟達到10萬元。
“2018年對我而言,可以簡單概括成幾個字:很累很充實,很暖很快樂。新的一年我會依然堅持我所堅持的,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實現心中的夢想。”周衍江告訴記者。
你所追尋的,必將尋你而來
早上7點35分,市政務服務中心的職工都還沒來,規定的上班時間是8時40分。而這時,監督檢查科副科長郭磊卻已走進了大廳,他看著自己的工作單位,想起連日來聽到的最多的評價“一個有溫度的單位”,感到心里有一種明顯的踏實和愉悅。群眾來辦事,等待的是導辦臺的笑臉,還有電子閱覽室、免費復印、開水間、母嬰室、一站式審批服務、辦結證件免費郵寄等服務,無一不體現著細致入微的為民情懷。他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感受到了個人價值的最大發揮,同時也欣慰著,2018年,他堅持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辦讀書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朗讀的行列。
坐到辦公桌前,他忙完手邊的瑣碎事務,便開始計劃即將舉行的讀書會一周年慶典。
“主題怎么定,節目順序安排,朗誦指導老師……”腦子不停地運轉,手在紙上來回寫著劃著。電話連續振了幾下,他拿起來,看到政務服務中心讀書會的群里已有作業發布官發布了朗誦片段:“1月28日周一誦讀,遠方有詩,近處有生活,詩是升華了的生活,生活是沉淀了的詩……”他忍不住也讀了幾句。還沒放下手機,便看到相繼有朗讀愛好者在群里發布了語音消息,并有朗誦指導老師在下面評論。看到這里,他心里非常滿足。這一年,無論怎樣的忙碌,他都沒有放棄這件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他也收獲了很多。
一年前,在被央視的《朗讀者》深深吸引后,他就萌生了一種想法,可以在政務服務中心辦一個讀書會,中心有職工200余人,可以利用下班時間,發動職工一起加入朗讀,分享誦讀的快樂,陶冶職工的情操。接下來,他便熬夜策劃寫方案,在職工里尋找積極性高的人……第一期的讀書會在他的精心籌備下成功舉行,12名愛好者分享了自己喜愛的文章,并有指導老師現場點評。為了鼓勵大家,他還專門邀請了書畫老師免費現場作畫,贈送給優秀者。
從“紅色故里,生命花開”“走進賈平凹的散文世界”到“走進付志勇的詩意空間”,一個個平實的主題,一期期精心的準備,他將讀書會辦得有聲有色,同時,也感染了很多朗讀愛好者。“郭磊老師,太感謝您了,您提供的這個平臺真的太好了,不僅能讓我收獲登臺的勇氣,還讓我的朗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朗讀愛好者李瑤說。
除了在單位的會議室開展不同主題的讀書活動,他還建立了一個政務服務中心讀書群,不到一年的時間,入群人數已經發展到近500人,越來越多的愛好者慕名加入此群。群里有管理員,規范信息,有作業發布員,每天發布朗讀作業,有作業檢察官,糾正朗讀錯誤,幫助大家提高。群里發布的內容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散文或詩歌,以本土作家寫的為主。“我們所要做的是一個純粹而有意義的事,把一些真正喜愛朗誦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堅持朗讀,共同提高,在分享讀書快樂的同時,感受生命的意義。”郭磊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建群的初衷。
“這句讀的時候要注意重音,重音在后,若是讀在前面,就不好聽。還有,這里要有停頓……”因為熱愛,他也是朗讀的行家里手,掌握了很多朗讀的技巧,經常分享給周圍的人。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詩歌春晚商洛分會場上,他朗誦的《春到商洛山》受到了很多人的贊賞,還被一些單位請去義務擔任朗誦指導老師。
一年很短,短到仿佛每天都歷歷在目;一年很長,長到可以讓讀書走進千萬人的心里。這一年,他感到很充實。他常說,也許,今天的你還不是理想中的樣子,但只要你還在努力,渴望和理想就不只是說說而已。
新的一年,他希望報紙前的你和他一起加入讀書,感受文字的美好,分享這個時代的感動。
責任就是面臨危險時的義無反顧
面前的小伙,即使沒有穿軍裝,眉間仍然流露著一種軍人的英氣和正直。采訪的一個多小時里,他一直挺背端坐著,直到說起剛剛與他領了結婚證的愛人,臉上不自覺地流露出一抹幸福的笑意,坐姿才稍稍調整了一下。
他叫張歡,商南人,今年28歲,大學畢業后進入部隊鍛煉。“那時候在校園里總喜歡聽一首歌,是閻維文老師的《說句心里話》,還總喜歡單曲循環。聽著聽著就覺得,好男兒就應該當兵歷練,保家衛國。”張歡說。
2014年他通過考試進入了西安消防支隊,2017年8月從西安調回商洛,任商州區消防中隊副隊長。2018年對他而言,最大的收獲就是在不斷的學習和訓練中,提升了自己的指揮能力。“以前當隊員時只管聽命令往前沖,現在不一樣了,身上的責任更重大了,因為下達的指令不僅關系著被救援人員的安全,還關系著參與救援的隊員的生命安全。”他說。
他清楚地記得,2018年6月26日,商州區嘉園國際五號樓一單元發生火災,現場濃煙滾滾,多名人員被困,中隊接到報警后立即出動一輛A類泡沫消防車和一輛大噸位水罐消防車,12名指戰員趕赴現場;名人街、嘉園國際兩個衛星消防站出動兩輛細水霧消防車,10名消防隊員隨中隊趕赴現場實施處置。“當時二樓幾乎快被燒完了,火勢已經向樓上蔓延,樓內有很多呼喊聲,情況十分危急。”張歡說。經過偵查后,他立即下令:衛星站隊員在現場設置警戒區,確保現場滅火作業暢通有效,中隊滅火一組攜帶個人防護裝備單干線鋪設水帶,出一支水槍深入火場內部對火勢進行撲救,滅火二組利用二節拉梯攀爬至二樓外側陽臺單干線鋪設水帶,出一支水槍對著火房屋進行撲救,同時搜救組3人立即攜帶空氣呼吸器冒著高溫濃煙進入樓層內部搜救被困人員……
隨即,他與隊員們一起投入到緊張的救援之中。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現場火勢被撲滅,營救出被困群眾2人,疏散被困群眾7人。令他印象深的是,當時他們的隊員在疏散群眾過程中,不約而同地把自己的防護面罩取下來給被困群眾帶上。“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群眾的生命安全要比我們自己的重要。”張歡說。
“你在面臨危險時害怕嗎?”當有人說起消防隊員的果敢和英勇,總是會問起這句話。“怕,當然怕。但是大家經常說起責任,責任是什么?責任對于我們這個職業而言,就是面臨危險時的義無反顧。”他總是這樣回答。
2018年6月30日,對他而言是這一年中最驚心動魄的日子。凌晨3時01分,G40滬陜高速商州往西安方向灞源隧道內天然氣罐車與石材車相撞發生火災,情況萬分緊急。“若是處理不好,就可能引起爆炸,整個隧道可能塌陷。”張歡說,“明知道危險,但是在那種情況下,任何一個消防隊員都不會退縮。”
他們剛一進入隧道,就看到隧道深處閃爍的火光,空氣中彌漫的濃煙隨著他們的深入越來越濃厚,走到近處才發現,被撞的天然氣罐車車體正在猛烈燃燒,情況萬分緊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投入到緊張的滅火過程中,對著罐車進行撲救降溫,配合路政、高交等部門做好相關處置工作。時間慢慢過去,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早晨7點多,火勢終于被成功撲滅。
“那天回去后,我躺在床上覺得特別踏實,與女朋友視頻聊天時,我告訴她,當時都有種念頭,估計可能就見不到了……女朋友聽著聽著哭了。”張歡說。
張歡的年休假只有17天,其余時間都是待在中隊。2018年休假的17天中,除了和家里人商量訂婚的事,便是陪女朋友去西安玩了幾天。“平時不能陪在她身邊,覺得很抱歉,但每天能在擠出的時間里同她視頻一會,也就覺得足夠了。”張歡說道。
如今,張歡進入消防體系已經4年多時間,大年初一過生日的他每一年都在中隊過。他笑著說:“覺得也挺幸福的,與并肩戰斗的兄弟們一起,守護著家鄉人民的安全,心里感到很滿足。”
有一句話最近幾年在網絡上特別流行:“你的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他們為你負重前行罷了……”的確,那個世界上最美的背影,那一抹橙黃,為我們生存的世界減少了危險,增加了平安和祥和。
愿他們平安、幸福。